生活,给数学加把盐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人民币一课是低年级数学的难点,这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素材是否更应该回归于生活呢,我决定尝试一把,孰料,这生活,果真给无味的数学课堂撒上了一把喷香的盐,立马有滋有味了起来,请看:
【片段一:丰富认和读】
生: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价格牌
(出示)我购买的是乐事清新清爽黄瓜味薯片,它的价格是11.50元,货号是994502063,计价单位是袋,规格是165克,产地是上海,我还知道它的条码和打印日期。
师:大家来说说,这个价格你看得懂吗?
生:我知道这个点前面的11表示11元,点后面的5表示5角,0表示0分。
生:十一点五十元就表示11元5角0分。
生:我想纠正你,这个数应该读十一点五零元,读成五十元就错了。
师:很好,这是一个小数,我们将来会学到,这里既可以读成十一点五零元,也可以读成十一元五角。如果我们把后面的0改成6你还懂吗?
生:那样就是十一元五角六分了。
师:非常好,还有同学价格标示的方法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的价格牌是这样的,大家懂它的意思吗?
生:这个表示24元。
生:我知道前面像羊角的标志表示的是人民币的价格。
生:我还知道美元的标志像一个S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还有吗?
生:我的价格是这样的,它表示4元5角,有的超市会把元的数字写很大,角和分小小的写在一条横线上面。
师:同学们交流的真充分,我还看到一个同学的价格牌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懂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会员价是6元9角,非会员价是9元9角。
生:我知道会员价比较便宜。
生:我看出来会员价比非会员价便宜3元钱,非会员价比会员价贵4元钱。
生:大家要办一个会员卡比较划算。
【我的思考】价格有几种标法,你观察过吗?一个小小的价格,在孩子灵性的观察和表达中竟然变出了这般的花样,不同的表示方法,让我们的认识更加丰盈,会员价和非会员价的差别就是一道源于生活有富有趣味的相差问题,孩子在观察和交流中不断的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生活给数学插上了一道浪漫的翅膀。
【片段二:观察为数学开了一扇窗】
师:价格看来一点儿也难不倒我们小朋友,价格牌上还有两个地方和我们的数学知识很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介绍一下,你买了什么,计价单位是什么?
生:我买了酸奶,计价单位是瓶。
生:我买了矿泉水,计价单位也是瓶。
生:我买了巧克力,计价单位是盒。
生:我买的也是酸奶,但是计价单位是杯。
生:我买的奇趣蛋,计价单位是个。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计价单位就是我们的单位名称,不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单位名称。
还有一个是规格,谁也来这样介绍介绍。
生:我买的是矿泉水,规格是450ml。
师:ml表示毫升,谁的规格里面也有ml呢?
生:我也有,我买的是酸奶。
生:我买的是汇源果汁。
生:我买的是纯牛奶。
师:我们看一看,用ml做单位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水的。
师:对,ml就是计量液体体积的单位,将来我们会学习到。
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买的饼干是200克。
生:我买的洗衣液是2千克。
生:我买的薯片也80克。
师: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重量的,我们以后也会学到,小朋友们到超市购物的时候可以多观察观察价格牌,里面藏了很多很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我的思考】老实说,孩子的购物日记收来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小小的价格牌上会蕴含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单位名称、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甚至年月日的知识都可以从这个小小的价格牌上传递给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价格牌的交流让孩子打开了一扇数学和生活衔接的窗,我们还可以通过购物这一件小事来认识数学、丰盈我们的认知和经验。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每次购物的时候都去留意一下价格牌,看到不同的容积比一比、看到不同的重量掂一掂,带着这样的厚重的生活经验开启后续学习之门,甚至把观察的目光更远的播向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与生活可以更好的在孩子脑海中进行融合。
【片段三:我来教你算总价】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是如何计算物体总价的?
生:我选了三样商品,分别是上好佳荷兰豆一包,4B橡皮一份,乐事薯片一袋,它们的价格分别是3.8元、2.9元、4.5元,我是这样计算的,我把元和角分开算,我先算了一共有3元+2元+4元=9元,然后算角8角+9角+5角=2元2角,最后把他们合起来9元+2元2角=11元2角,大家说我算得对吗?
生齐:对
师:大家好像都明白了,我不太懂了,第二步明明算得是角啊,怎么后面变成了2元2角呢?
生:我知道8角+9角+5角=22角,22角就是2元2角。
生:22可以分成20和2,20角就是2元,还有一个2角就是2元2角。
师:为什么要把22角变成2元2角呢?
生:就和计算一样,满十要进一。
师:真棒!我们在计算人民币的时候满几十也要向前一位进几。
还有别的方法要给大家介绍吗?
生:我是这样算的,先算角8角加3角等于11角,10角要变成1元进上去,6元加4元再加进过来的1元,就是11元,所以是11元1角。
生:我也是这样写的,圆角分就像我们的百十个一样,也可以列竖式。
生:和计算一样也要进位。
【我的思考】人民币单位的转换与计算一直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知识的难点,往年的孩子总要由老师带着,磨上好几节课,才好像开窍了一般。我未曾敢想,这个任务交给孩子们去做竟然可以如此的轻盈和灵动,相同单位相加减孩子能自然的迁移过来,甚至把圆角分和百十个建立联系,列起竖式来也游刃有余,交流起来毫不费力。课前的准备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如顺水推舟,老师的点拨更是顺风顺水。
【片段四:付钱方法好多样】
师:谁来介绍介绍你是如何付钱的?
生:我一共付了18元4角,我有以下这些付款方法,请大家看。
生:我和奶奶去超市买饮料,花了48元钱,我先付了三张10元,再付了1张20元,共付了50元,找了2元。
师:他付对了吗
生:对了
生:我买了1本密码本,2本田格本、一块条形橡皮,一共30元6角,我付了50元,阿姨找我19元4角。
师:很好,有的小朋友有零钱正好凑起来够付,售货员就不用找了,大多数小朋友都是付的整钱,售货员找回了多余的部分,我们有一位小朋友的付款方式非常特别,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
生:结账的时候营业员告诉我们应付71元,我付了营业员1张100元,又付了1元,营业员找了我30元,我们满意的回家了。
师:我不明白了,不是付100元给营业员找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再付1元呢?
生:我知道,101元的1和71的1抵消了。
生:要是不给1元,营业员要找29元,就比较麻烦,给了1元,就可以直接找30元了,很方便。
师:说得真清楚,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样的付款方式,把零头的部分直接付掉,这样找回的钱就比较整齐了。
【我的思考】课本上提及的付钱方法要么就是正好够用,要么就是整钱找零,而生活中常见的既付整钱又给零头的付款方式从未提及过,孩子鲜活的生活素材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衔接起来,让数学课上即充盈着数学味儿,又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情。
好风凭借力。 “借力”让数学课更加鲜活。当今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去激发和渲染,更经济的使用教育力量,把他们都集中到有效的地方去。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的教学所用,成为教学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教师应该善于去挖掘和教学中依托学生资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态,水面下巨大到惊人的冰山被激活起来,提供的能量是令人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