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学反思 2015、1
二(8)班 徐文姝
本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咏梅》,描写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压”之重压,说明雪之大之厚。诗的后两句抒情,触景生情。
这首诗歌单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但要从诗中体会到青松那高尚纯洁的精神品质,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根据这篇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法上我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定为本课的教学思路,引导孩子层层深人文本,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另一方面,在学法上,根据本学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资料,始终将孩子置身在一种意境,我还通过让孩子多角度、多样化的理解重点词“压”“挺”“高洁”等中点字词来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如前两句教学中,我是抓住关键字和词“压”“挺”,通过看图感受、展开想象、角色转化、动作体验等方法来感受“压和挺”两个字;例如第一句,抓住“压”字让学生体会大雪的厚重,对青松的重压,从而结合学习“青松挺且直”来体会青松那种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品质。在理解“挺且直”时,我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挺且直”是什么样的,通过直观地感受和亲身地体验,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青松的品质。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让孩子把自己当作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
后两句教学中“高洁”一词抽象难懂,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那些在冬季枯萎凋零的花草树木与青松加以对比,引导学生看图"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青松的样子,体会青松的品质此时,我相机给学生介绍诗人陈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结合这样的背景来体会,朗读,从而自悟感知高洁之意,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松之坚韧挺拔、体会松之高尚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