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七教学反思
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最头疼的一项工作便是作文教学——部分学生确实不会写作文,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每到作文课,总能看到学生愁眉苦脸,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发,在老师的强硬规定下,他们只好不情愿地挤出一篇味同嚼蜡的“陈芝麻烂谷子”。问题的根源究竟何在?是作文远离学生生活,是作文缺少情感的碰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节课注重让孩子们通过课前搜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阅读迁移,习得写作方法,并通过情感的碰撞,激发习作的激情。
习作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当然就是审题,审题正确,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审题,通过审题,确定文章的中心——话别,并知道话别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习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读写的结合”,通过回忆学过的有关课文,阅读例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形成学法的迁移。
俗话说“情动而辞发”。在习作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怎能忘记旧日朋友,怎能忘记往日友谊,音乐奏响,学生尽情书写,这是深情的交流,这是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是天性、灵气的展示,是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有个体创造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