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079
post:491079

尹润萍反思2

  • 发布时间:2015-01-16 10:01
  • 作者:尹润萍
  • 点击量:

《八只小鹅》教学反思

尹润萍

 

捷克歌曲《八只小鹅》表现了一群可爱的小鹅快乐玩耍的情景。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最后两句相似,在演唱中很容易混淆。(见附1:教材内容)怎样让学生即能准确地唱好歌,体会和表达歌曲应有的形象和情绪,又不让课堂陷入反复枯燥的练习中去呢?

那让我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试想一下:一个作曲家是否会唱错自己的作品呢?如果《八只小鹅》是学生自己写的,会不会混淆呢?《八只小鹅》可以是学生们创作的吗?

我想是可以的,于是在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学唱了四个乐句之后,我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以下这个创作环节:

 

首先,要明确创作(学习)内容。

“同学们,这四个乐句就可以组成一首完整的歌曲了。”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印有乐句的纸片。“可以怎样安排它们?”

是吗?这样就可以编成一首歌?学生们有点将信将疑,继而跃跃欲试。

 

然后,组织学生学习创作的方法。

我却请他们按捺住有点激动的情绪,提出了“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唱一唱”、“贴一贴”的要求。并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声音中试着演示起来:

——“把什么放在最前面好?为什么?”“后面接什么好呢?”“有剪刀,能不能把乐句剪开来摆?”“从哪儿剪好?”“剩下的半句怎么安排?”“这样摆好吗?那咱们唱唱试试?”

在或赞同或不服气的争论中,音乐创作中的对称性、形象性、歌唱性成为学生思考的重点,而摆一摆、唱一唱再改一改的创作方法也浸入学生的心中。表示自己创作想法的欲望强烈地冲击着他们。

这时,面对演示了一半的作品,我嘎然而止,是让给学生们的时候了。“大家觉得现在这样排好吗?”

有争议。“好,那就让我们比比,谁创作的作品更好!”

明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当意见不同时,请合作协商,努力使自己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三步就是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与创作。

接下来就是学生们唱主角了,当然,我也不能闲着。开始大家都有点不敢下手,那我就来到他们中间,让他们随便放,再一起大声唱。这一来就有比较啦,一组组的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争论也就此多了起来,不过孩子的合作能力还是蛮强的,不需调解,基本上都自己“消化”解决了,其中也可以看出各组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在哪里。

我乐呵呵地和大家一组组唱过来,别说,孩子们的想法还真多!

 

最后是展示作品,汇报学习的成果。

接下来的作品汇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创作的意图,一是作品的表达。对作品准确的表达建立在理解它的创作意图。

来看看学生们都是怎么想的:

第四组的小朋友说:“我们觉得,一开始应该告诉大家是谁来了,再表现它们的样子。”(见附2:第四组作品)

第一组的小朋友说:“我们每唱半句都加半句‘呷呷’,这样工整对称,又显得活泼。还有最后一句‘呷呷’唱得时候可以越来越弱,就象小鹅越走越远了。”(见附3:第一组作品)

经过大家的演唱,发现这组的“呷呷呷”特别多,于是有同学异议:“烦死了!”“可是我们觉得小鹅在玩的时候一定是高兴得呷呷叫不停的。”这个解释引来点头一片,当然,也有人还是摇头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有保留自己观点的权利嘛。

还有…………

 

同学们意犹未尽,都争着上来展示,希望大家来演唱自己的作品。唱到自己的作品时更是尽情地表演起来。没有多余的练习,大家都唱得挺准的。当然了,刚才创作时自己已唱了不知多少遍了嘛!

 

 

[教学反思]

和谐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音乐课程标指出,音乐课程具有其创造性发展价值和交往价值,需要教师认真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其充分体现。

 

一、    集中体现音乐课程的创造性价值, 营造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关系。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生动活泼的创作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最后的展示活动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智慧与才干,也使得课程本身的创造性价值充分展现。

在这个环节的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学习成了学生的需要,而教师则只是引了一下导了一点,此外则总是处于一个“陪伴”学习的角色中。当然“陪伴”不是简单的观望,而是融在学生之中,和他们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师生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而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状态。

 

二、集中体现音乐课程的社会交往价值,促进学生和谐的综合发展。

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活动也是一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创作中的思考、交流、碰撞和协商的过程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小组创作活动中,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适时地进行了指导,小组成员方向一致,自然形成的组内“核心”力量起了领导作用,统一协调着组内的观点。其和谐性的显著体现是迅速而有效地完成了创作任务。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小组讨论时歌声多,争吵声少;组员之间分工的多,争抢的少;各组聚在一起的多,走神的人少……这样良好的氛围甚至影响了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尽管摆一摆贴一贴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纸屑,可当学生们完成活动之后,地面上却鲜见纸屑的痕迹。

 

二、    练中学,学中练,边学边练,自主学习,实现和谐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一般由两个环节构成,即:“学”与“习”。“学”是知识的获取过程,“习”则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所以,掌握知识本身不是学习的目的,也不是学习的终结,还必须在学得知识之后,把它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把它推向前进,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这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从古到今都提倡学习要“学练结合”。

在本环节的创作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原本容易枯燥的唱歌教学,以一种兴趣盎然的创作比赛形式展开。在交待比赛规则和要求后,学生即开始了完全自主的学习(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实际上就是学习的内容)。此时的“学”与“练”是以学生分组“自学自练”的形式呈现。同学们为了能够取得“优胜”,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反复演唱比较,协同共创,课堂内所学在这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练习和运用,不仅学会了教材歌曲,还创造出许多形象生动的新《八只小鹅》来。这样,本课的重点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练中学,学中练,边学边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设计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个和谐的支点,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将给教育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综合影响。

 

 

 

 

 

 

[1:教材内容]

1=D    2/4

乐句11  5  | 6  5 | 5 4  3 2 | 1 5  1 |

         鹅快快 活活在玩耍。

乐句25 5  6 7 | 1  3 | 5 5  6 7 | 1  1 |

       它们态度优 ,看来 架子很 大。

乐句35 5  6 7 | 1  3 | 5 4  3 2 | 1  1 |

       它们态度优 ,看来 架子很 大。

乐句45 5  5 5 | 5 5  5 5 | 5 5  5 5 | 5 5  5 5 |

       呷呷呷呷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2:第四组作品]

[3:第一组作品]

下一篇:尹润萍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