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075
post:491075

《挑战自我——跳高初体验》

  • 发布时间:2014-06-24 20:27
  • 作者:曹滢
  • 点击量:

跳高的初体验

教材解析:

1、跨越式跳高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个教材内容,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由于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较快、兴奋性较强,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转换较快,两种过程易扩散;从心理角度来讲,表现好动,模仿性强,多余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在体育活动中,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在动作掌握上,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学得快,消退也快。跳高项目有助于骨骼、肌肉、内脏功能得到增强,促使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育。为学生在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灵敏、节奏感等素质方面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奠定基础。

2、跨越式跳高是一种简单的跳高方式, 能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相互合作精神。跨越式跳高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也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它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跳的自然动作。

3、跳跃运动的技术要求是:助跑由慢到快,有加速、有节奏,起跳积极有力,上下肢配合协调,腾空后姿势正确,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落地合理。它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步骤。

教学流程:

1、学习要素:

上步起跳练习

助跑起跳练习

连续跳越低高度练习

各种加强弹跳的练习

2、练习策略——点、线、面

  跨越式跳高的起跳点在横杆的外侧 30厘米 处。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线是直线,步点可以在起跳点开始反向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 30厘米 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3.走、跑、跳强化训练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走动时,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4、纠正与提升

A.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B.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强调身体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C.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D."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

  纠正方法: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提高高度,克服害怕心理,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跳高项目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存在着恐惧心理,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障碍——挑战自我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核心,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顺利通过都算成功”,孩子没有了心理的包袱,操作起来显然得心应手很多,再把我们的目标栏架顺势放低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会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课堂中A同学体育比较薄弱,胆子特别小,即使看到低栏架也不愿意去尝试,我就采用“哄骗”的方式告诉他,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跳过去,你肯定能行!在我和同伴的鼓励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成功的翻越了栏架,之后无论高度如何变化,即使再没有成功过,他依然坚持练习,我想这就是一种可贵的体育精神,体育给予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和兴趣)通过A同学不难看出,在教学中一些边缘学生更应成为教学的突破口,帮助他们的同时,可以激励更多的同学,也是提升课堂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