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072
post:491072

谢丽 音乐 反思2《音乐课堂“动”之“主动”》

  • 发布时间:2014-06-24 14:02
  • 作者:谢丽
  • 点击量:

音乐课堂“动”之“主动”

 

“动”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简单的舞蹈、传统的歌唱或是节奏的模仿。他包含了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具有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包含了“主动”和“生动”两大方面。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

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加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一)自主地动

1.动耳:聆听音乐作品、辨别音高、音色、旋律、节奏、调式、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等;2.动口:演唱歌曲、视唱曲谱、声态模拟等; 3.动眼:观察旋律、观看投影等;4.动手:进行器乐演奏、节奏练习、手势练习、音乐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5.动脑:对音乐进行理解、想象、记忆、创造、再现等。

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营造创新的氛围、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的勇气和能力。

(二)自由地动

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天生动的潜质,让音乐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启发学生自由的动,教师在学生自由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赋予动的美感。

1、自由中不乏自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加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2、自由中融入合作。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师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配合、学会关心、学会竞争。

(三)自然地动

无论是动的内容还是动的形式都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让学生自然地动。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1. 营造课堂自然美: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教师还要学会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迅速地进入艺术想象中。

2. 营造语言自然美:教师以其清楚、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美丽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轻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美好的语言使人兴奋,心情愉快;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因此,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精炼易懂、生动形象,学生才能聚精会神、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