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关于“环保”的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话的方式,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一、 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性,要学生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下说话的不同情感,显然,朗读指导成了本课教学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让学生进行感悟。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成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衬托环境恶劣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我们还进行表演朗读,真正把体验融入孩子心中。
二、 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蓄水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前置学习,然后课堂上围绕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铺设,理解森林中“树冠、苔藓、枯枝败叶和土壤”的三类作用,从而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理解文中双引号“森林宝库” 的意义。
三、注重迁移
这篇童话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在拓展迁移方面,我让学生搜集森林的作用,甚至回顾了本学期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中的植树的作用,充分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另一方面,还进行了续写,也就是把文中没有提及的森林的作用进行潜移默化,在自己创编的情节中予以体现。学生不仅能够用上文中的情节,先描写所见,再进行森林作用的分析,还能够用上一些具体的表述方法,如“总分总,如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如分句的形式多角度介绍森林的作用等等。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语文的熏陶。同时在续写中提到的很丰富的情节,也会说明了环保教育的成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