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计算数学教学很重要,但又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所以我想结合这节课对计算课做个总体的反思。以下就条分缕析的分析一下。
一、计算教学的起点要“实在”。
计算能力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小学六年中它一直都是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遵循着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在编排上也凸显出计算自身之间的联系。这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乘法,而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意义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可以看成与整数乘法相同,而整数乘法的意义学生是在中,低年级就已经学习过了,有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我先通过口算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奠定牢固基础。
二、计算教学的过程要“灵动”。
学生的经验是教学最宝贵的财富,在计算教学中,虽然方式方法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在探索一个全新类型的计算时,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索之路。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在新授的初期,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再展示个性化的方法。通过这个互动环节,让所有学生了解不同的算法,而在了解不同的算法过程中,学生不但逐步感悟到算理,而且也在心里对这些方法进行一一甄别,找出了最适合的方法,最后形成“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计算教学的评价要“细致”。
除了了解算理,明确方法,计算中的多样化类型也需要学生一一尝试。而在品味这些多样的算式时,除了关注方法,更要关注个性化问题,所以在评价中要更加细致。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采用先计算后约分的方法,也有些学生正好相反,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我没有明确指出哪一种更加合适,而是询问了两位同学计算所用的时间,统计了两人的正确率,最后我让两位同学自己谈谈做题时的感受,通过对比和介绍,很多学生都明白了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好。评价的细致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很多的后续错误,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教学的目的要“应用”。学以致用,计算的目的也是应用。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围绕着分数乘法展开,不但让学生练习了有关计算,还从这些问题中发掘到实际价值——比如,勺应该怎样放?竟然有不少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放,看来有不少学生在应用层面上还存在缺陷。而后的龙头滴水问题更让学生惊讶,没有想到这样的小滴水天长日久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再联系西北缺水地区的状况,不少学生都深有感慨。这样的计算,被赋予了实际意义,比起单纯的练习虽然在量上少了一些,但在质上提高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