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板块教学研修活动反思
张梦昕
6月4号在中央路小学举行了故事板块教学研修活动,在这一天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青年老师听了三位老师关于5B Unit 8 Birthday的story time三节课。这同课异构的三节课都非常精彩,各有亮点。下午每一位青年老师都就这个内容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让大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作为一名新老师,这一天的教研活动对我的启发很大,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总结起来有两点:,1,保护和促进孩子语言表达的多样性;2,有逻辑,会迁移。
● 保护和促进孩子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小学教材的每个单元的话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就每个话题小孩应该都是有内容可以说可以写的。比如这次的Birthday,很多老师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中都会问到: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birthday?在公开课中,可能小孩的回答都“恰好”跟课文中的短语词汇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孩的回答肯定是各式各样的,也就是具有多样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往课文内容上靠的话,教学内容未免太单一太固化,不利于小孩语言表达多样性的发展。长此以往,小孩的口语表达以及书面表达就会很单一,小孩也会缺乏尝试不同表达的兴趣,更有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小孩或者是预习很透彻的小孩就会觉得要学习的内容他都了然于胸,没什么挑战性,因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们要保护小孩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保护孩子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前面已经提到了保护小孩语言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性吗,But how?
★ 布置预习作业,让小孩自主学习。
针对这次的话题Birthday,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小孩自己查3-5个关于“生日”的词汇,课上分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孩很愿意表达,但是涉及到中译英的问题,小孩表达不准确,经常会问我:张老师,我用中文说还行啊,英文不会讲。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小孩自己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确保了表达的多样性,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每个小孩讲几个正确的表达法,课上一分享,那全班同学掌握的词汇量就会大大丰富,而且这些词汇是小孩自己查阅得出的,学习效果会比教师一味的在课上补充教授要好的多。
▲促进孩子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前面已经提到布置预习作业,让小孩自主查阅资料,然后课上分享的方法。这是针对学生自己的方法之一,而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另一方教师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注意到有好几位老师在巩固课文中的相关phrases的时候采用了memory game,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内容还增添了一些课文中没有提到但是跟话题息息相关的phrases,这样给了小孩更多更多样的语言输入,无疑是促进小孩语言表达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 有逻辑,会迁移
读研的时候南师大的一位教授给我们开了一节讲座,讲座的题目和内容我现在已经忘记了(连那位教授的名字我也忘记的一干二净了),但是那位教授说的一句话我却印象深刻,言犹在耳。当时讲座的开始他就说:“也许随着时间推移,你们会忘记我今天讲座的内容,但是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一个词:逻辑。做任何事情你们的心里都要有逻辑。”是啊,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得有逻辑思维,学习是这样,教学也是这样。那这次的Birthday来说,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为三块:日期,活动,感受。我觉得我们教学的顺序应该是有两步:1.能从课文总结出三块内容,即:date,activities,feelings,对文章的脉络有个很清晰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有逻辑”;2.文章脉络弄清楚之后会以这个脉络为框架有自己的表达,会说会写,这就是所谓的“会迁移”。
这样的教学顺序也符合我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规律的。
有了这样清晰的有逻辑思维的教学顺序在心中,我想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更有条理,一步一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会很清楚。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是零碎的,是需要积累的,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更多的关注课内的大纲的内容,而实际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考试中,不会把课内课外分的很清楚。当然了,大纲要求的书本上的内容永远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要有保护小孩表达多样性的意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巧妙而有效的加以促进。语言不同于理科,可能一眼看上去没有那么明显而明确的逻辑框架,但是我们的语言教学是有逻辑的,我们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小孩逻辑思维的概念,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迁移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