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881
post:490881

尹不凡 语文 《认一认4》反思

  • 发布时间:2011-12-27 14:21
  • 作者:尹不凡
  • 点击量:

《认一认》是语文第一册中夹在拼音学习中的认识汉字的学习,这些字都是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汉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音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一些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在课的设计上就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教学《认一认4》后,有几点认识:

(一)以教材为本
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4、依托教材,引入象形字的概念,让学生对象形字有个大致印象。
 (二)以学生为本。
1、以点带面,“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家都知道,教学生认字,不如教会学生们认字的方法。所以在学习八个字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去读一读这些字,看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再提示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借助拼音或是看图,再请学生读字和讲一讲自己是如何认识的,老师再适时肯定和总结,让学生明白原来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去运用。
2、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活。
    在学习出、入、开、关几个字时,我都会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或说过这个目的是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这些字就在我们身边,大家经常在用着,再根据学生所说的词,让他们配合做做动作,如“出门和入门”,又加深了他们的理解。
3、游戏的使用。
    游戏的安排,旨在所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识字难点,让学生快乐识字。如“猜字游戏”游戏,既对所学字进行了复习巩固,有让学生课间活动了一下,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4、关注学生。
      这里的关注主要是指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特别是那些想发言又怕错,眼光闪烁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渴望老师、同学的肯定与赞赏的,可也正因这样,怕错,怕出丑也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敌,所以有的选择了沉默,有的选择了举起手又放下。这时,作为老师,就要给他们暗示,可以是微笑的鼓励,可以是肯定性的鼓励的话语,如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适时的请这些同学,这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共同学习的乐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认一认》在整册教材中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虽然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也应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教好这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