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800
post:490800

于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反思

  • 发布时间:2012-06-21 10:17
  • 作者:于江
  • 点击量:

    一堂新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和同事在办公室讨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究竟是写什么?从题眼入手,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可是天下的樟树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就写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呢?由此可见,《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不仅仅写的是樟树,还写了宋庆龄,因为课题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人杰树灵”的道理。被我同时这么一点,茅塞顿开。

    因为从课文的表面上看,课文的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樟树的描写,只是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简要地提到了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同志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标题和课文构思的精巧之所在。我还真的没办法把学生引导,所以我就直接把求抛给学生,全天下那么多的樟树,作者为什么写这两棵呢?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可是真正教的时候,才发现要把学生引导到理解宋庆龄这个人身上,真的太难了。

    由于前一天放学时间太迟,所以没有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这篇课文,没能布置学生课前查阅宋庆龄同志的事迹和崇高品质,学生对于宋庆龄的了解真的很少,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也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教学中的尴尬。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宋庆龄是谁吗?孩子们摇摇头,都表示不知道,就在这时,一快嘴男生道出:“一个女人。”当时,我真晕,咎由自取,早知道就让他们预习了,可是反过来一想,其实即使让他们预习,他们就能真正了解宋庆龄了么?估计答案也应该和现在差不多。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课文,文中主要介绍了樟树,但实际上作者是借樟树在赞美宋庆龄有着和樟树一样的可贵品质,樟树有一身香气,宋庆龄有一身正气,樟树不怕虫子,宋庆龄不怕敌人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胥婕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