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617
post:490617

樊敏 美术 《风景如画》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6-27 12:59
  • 作者:樊敏
  • 点击量:

《风景如画》教学反思

樊敏

《风景如画》是小学美术第9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中风景画的第一课时,前一节课的构图知识为本课打下了很好的伏笔,本课就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城里的高楼、公园、高架桥……农村的田野、农舍、山坡、草地……处处可以入画,通过对这些景物的表现,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并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要求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赏析风景画的能力;操作领域要求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种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情感领域要求通过欣赏书中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这样的目标设定,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一段九寨沟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孩子们说出“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等词句,从而巧妙地引出“风景如画”这一课题。紧接着我出示一些风景摄影图片,请学生分析“美吗?美在哪里?”然后引出“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排屋顶……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问学生,见到这如画的美景,你最想做什么?学生们有的说想用相机把风景照下来,有的说想写篇文章或写首诗记录下来,有的说想用画笔将这些画下来……教师自然过渡,说道:同学们的想法与大师不谋而合,请欣赏大师笔下的风景。从大师的绘画作品中,请学生分析风景画的要素,如近大远小的透视,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等。教师总结道:“朝霞夕照,阴晴雨雪,春夏秋冬,我们平日里看惯的风景,在画家笔下都展现出变化多端的风貌。细心地观察,会时时发现新鲜的美。其实同学们的作品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自然引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得出风景画注重构图表现的要素。教师示范作画的过程中,讲解取景及取景框的应用,并再次强调透视、层次构图等要素,加深学生印象。学生的作业设计为彩色卡纸上用线的形式表现,既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又能快速检测出学生本课学习掌握的情况。

反思本节课,让学生欣赏大量风景图片,感受自然之美,唤起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在技法教学上,结合大师作品及其他范作让学生掌握多种写生方法,并能积极地发现美、表现美。

现在的学生就像“笼中鸟”,渴望走进自然,让他们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陶醉,用画笔自由地放飞自己的梦想,他们一定是兴趣盎然,充满灵动。作画时,教师应注意指导,精心安排,让学生学会取景,学会构图,学会用透视方法表现有层次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