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九中听了郭老师的《你不知道的Excel神奇运用》这节课,听名字,便能猜到郭老师的设计用意,体现Excel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将Excel知识讲清楚。课上的很精彩,我自己也深受启发,平时excel用的较少,对我也是再教育。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我们为什么来高中听课呢?”“听高中的课我能学到什么呢,给我什么借鉴?”这是本次研修的关键。围绕这两个困惑,我也与身边的老师们交流,我们一致认为其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从而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会有不同,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教学的思想、理念是相同的,就是要用一切手段或方法,让学生愉快的将知识消化吸收。我经常羡慕高中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和谐。一节课稍纵即逝,流畅而自然,再看我们的课堂,每天要像演员一样表演一番,扯着嗓子在维持纪律,一节课上下来,精疲力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有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也可能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不匹配。最近在教网络知识,我发现学生一个月连百度的网址都记不住,我就很好奇的问学生,你像学英语单词一样背一背,总该记住吧,况且网址还有规律。学生回答道,我在家也没机会上网,学了就忘了,要查资料也会有家长代劳的。我后来想这也对,一周就一次课,生活中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有那么多作业和兴趣班等着他呢,谁还能想的起信息课学了什么。我们既不能像高中那样满堂讲,也不能像小学那样主题情境(很多学生课后就记得主题了),需要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道路。
思绪也很乱,现在想来,一次听课有一次思考的机会,非常好,尽管想法有些空,但至少比不去想的好。最近热门的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想法很大胆,以前我也想过,但是没机会实现,看到别人的成功,那是羡慕嫉妒恨啊,所以有想法,也要逐步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