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26
post:490526

陈功的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2-06-25 10:40
  • 作者:陈功
  • 点击量:

反思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看图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反思2
   我会让学生把同一类的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领略同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品味同类文章的不同写作风格。譬如:大文豪苏轼爱游西湖,善写西湖,我让学生收集他写的有关西湖的诗歌进行赏析。学生从《饮湖上初晴后雨》中领略了西湖的秀美,感受着作者譬喻的巧妙;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那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再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的明朗,让学生体味到苏轼善于渲染,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引用收集到的这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概括苏轼对这首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