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农夫和蛇》《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学生喜欢听,喜欢读,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关键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加深理解,升华认识。那么,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首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画面展示来创设寓言情境,在儿童进入情景之后,可通过扮演角色来强化情境。还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其次,给寓意的概括提供一种方法,抓寓言中的关键词。从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得出了教训,受到了教育,说明了道理。因而,抓住故事中的变化,抓住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给学生启示,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推而广之,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在教学《蝉和狐狸》时,抓住狐狸与蝉的对话。《狐狸和葡萄》主要抓住狐狸失败时说的那句话,分别体会出狐狸在没有想法设法够葡萄时葡萄的样子,以及后来他说的那句话,从而体会到葡萄并不是真的酸,真的难吃,从而揭示该寓言的寓意。《牧童和狼》则主要抓住木桶的两次叫喊,以及村民们反映的词语来理解寓意。 最后,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还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故事进行扩写,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加深寓意理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