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392
post:490392

张娟反思2

  • 发布时间:2014-06-24 15:12
  • 作者:王倩
  • 点击量:

《平均数》教学反思

                                   南师大附小               张娟

这节课在教学时,以《课标》为理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以下2个突出的特点和感悟:

1.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每个环节设计都是一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课始引入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然后又回到生活中的信息,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具体意义。巩固练习和解决问题时又选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去解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构建新知。

 “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是在二年级就掌握的知识,利用这一知识让学生探索“4个人平均每人捡几个牌子”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比划不划,动手,动口,移多补少,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均数的概念,接着又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的有关性质,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勒戒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反思的地方:

1.是不是老师过于追求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而忽视了数据收集整理,没有体

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2.有没有必要设计那3个问题,大问题在整理是不是有必要;

3.课堂能否在放手,教师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不断探究,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不断成长。

下一篇:张娟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