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210
post:490210

陈功《说勤奋》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1-07 10:29
  • 作者:刘淑洁
  • 点击量:

《说勤奋》教学反思

陈功

《说勤奋》一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议论文,在课文开头明白地表达了观点。一个设问句,让我们清晰地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结尾的“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只有……才”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弟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理解文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