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情》是一首三四拍的美国童谣,结构单纯,和声规整,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的流畅,舒展的节奏,给人纯洁、宁静的感觉。歌曲的第二句加了二声部的合唱形式,很好地表达了“千万小沙粒,汇聚成大山”的意境,从听觉上使人产生“汇聚”“宏大”的感觉。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现歌曲。
教学中,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道理让后再学合唱部分。合唱要:在“合”的基础上表达音乐形象,而学生往往对低声部的音准把握不好,影响合唱效果。所以在合唱教学前,我让学生看低声部旋律,整体聆听合唱部分的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低声部的旋律,并跟唱。让学生在认一认、唱一唱、听一听、做一做中感受音乐,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如: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播放《小事情》音乐,用声势做一做三四拍歌曲的韵律,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在唱的过程当中,将高,低声部的旋律设计为家庭中某个角色的歌声,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学唱两个声部,或分组自主练唱相应角色的旋律,并互换旋律进行演唱。引导学生像和家人相处一样进行演唱,做到和睦相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纯洁、宁静的感觉,我出示了好几样打击乐,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为歌曲伴奏,并逐一示范让学生听其音色后选择,并问:选一样乐器伴奏好呢?还是选好几样乐器伴奏好?最后学生选择了一样乐器——碰铃为歌曲伴奏。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