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教学反思 全敏
布置了预习之后,课堂效率提高了。原先在第一课时主要的任务是将课文中的字词读准,课文读通顺,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学重点就成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给同学们做了一道拓展题:( )倒映在池塘里,像( )。学生们一开始说不出来,我就给出了一个例句:松树倒映在池塘里,像绿色的宝塔。学生们由此联想到了上学期语文练习册上一道题:( )像( )。他们就把答案套用上去了:蘑菇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房子;飞机倒映在池塘里,像银灰色的大鸟。有两位同学说的句子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就把这两个句子板书在黑板上了:一个说:蓝天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片海洋;另一个说:蒲公英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个小伞兵。当然,也有套用的不合适的,比如:铅笔盒倒映在池塘里,像长方形的冰激凌。这就说明学生在口头填空的时候,最主要想的是( )像( ),而并不考虑比喻句的本体有没有可能倒映在池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