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误中学习——记一节数学练习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张岚
记得有个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 “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我们单纯的想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得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在一次数学课我们刚刚认识完《时分秒》,之后的教学安排应该有一节练习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与复习。为此我精心出了一组复习题,原本的打算是
学生先练习然后教师批改,再根据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分析与讲解。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如此操作我在想学生是否能很认真的听完教师的讲解,教师讲的是否就是学生想听的。于是我想做一次尝试将课堂交给我们的学生,进行一次“错题开大会”的练习课。首先是学生两人核对答案,并在小组内把错误的题目找出来,
其次是交流错题。交流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交流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样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自己都做对了,但是估计别的同学有什么地方会有出错,交流自己的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起到全班学生都能关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下面是学生交流的片段与我的一些感悟:
小小组交流后开始班级讨论,第一组是陈传宇和刘一璇,他们俩说的是:“一个同学唱《布老虎》歌曲要用3分钟,8同学合唱这首歌要用( )分钟。”他们两人做的都是对的,但要提醒大家注意这里是合唱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唱,如果是合唱答案还是3分钟如果是一个一个接着唱就是3×8=24分钟。他们说完我让大家把“合唱”两个字圈起来,达到注意、提醒的目的。
感悟: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新课标正在将“双基”改善成“四基”,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如果仅仅是会做题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多项教学资源,尤其是错题,使其变废为宝。使得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第二组是柯欣怡和邱宇豪:他们讲的是:画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针或分针。(别忘了,分针要比时针长哦!)
两
感悟:利用错误,加深学生的辨别能力。
两个小家伙在分析的时候还不是题题都说,他们只讲了最后两题,原因是最后两题最容易错。9:30时针不能对准9,因为分针在走的时候时针也在走,所以时针应该在9和10之间;1:30的时针不能对准1,应该在1和2之间。这可是我们学生在学习时间时经常出错的地方呢,看来他们对这一组题目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虽然讲解分析的只有2题,但是思考的范围与深度远远不止这些。让学生在这种富有学习价值的“错误”中“锻炼”、“成长”,相信他们的判别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第三组是曹企元和邵沁怡,他们讲的是:如果现在时针指向4,那么分针走5圈后,时针指向( );如果时针从2走到8,那么分针要转( )圈。
找这道题的原因是两个孩子的答案不一样不知道谁对谁错,请大家帮忙来了,曹企元的答案是如果现在时针指向4,那么分针走5圈后,时针指向(4和5之间);如果时针从2走到8,那么分针要转(360)圈;邵沁怡的答案是如果现在时针指向4,那么分针走5圈后,时针指向(9);如果时针从2走到8,那么分针要转(6)圈。
感悟: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两个学生不知道谁对谁错来请大家帮忙这下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纷纷要求来当小老师。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深度的学习,其中一个孩子就说了分针转一圈就是1小时,所以邵沁怡的答案是对的。我们的教学如果没有错误,那将是不完美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
一次精彩的尝试让我想到读过的一篇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像今天的课堂孩子们都是独立完成,分析时又各有想法。虽然有的方法复杂点,有的巧妙点。但谁又能说每一条不是条通达山顶的路呢。如果简化了学生“破茧挣扎”一环,剪断了学生探索思路。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主动探究的热情,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习惯于等待别人提醒与暗示,思惟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通过错误的寻找与解答我希望孩子们不要怕出错,要多听、多想、多问,放手的背后也许更精彩。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做一条小鱼,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做一片绿叶,在大树的怀抱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