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课堂”的力度之我见
有一种情感叫做“爱”,有一种地方叫“课堂”,有一种融合体叫“爱的课堂”。它不仅仅是“爱”和“课堂”形式上的融合体,它是师和生的交相呼应,情和境的有机结合。它更是师生共同体的生命和谐发展、生命成长的推动力,因此,“爱的课堂”是有力度的。
在附小“爱的课堂”的理念的熏陶下,我细心体味“爱的课堂”的力度何来,我以为来自于共享、共学和共进。
共享
爱的课堂能让师生都体验到爱、感受到爱、分享到爱、表达着爱、表现着爱,从而让“爱”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实际行为。对学生而言,来自教师持久的爱、真诚的爱,会让学生爱上课、爱上你的课,并孜孜以求、心驰神往、乐此不疲。对教师而言,课堂不是寂寞的孤独之旅,上课不单纯是劳作,而是与人交往。因此,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共享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也共享彼此情感交流带来的愉悦。说到此时,脑中立即浮现出顾洁老师个人空间里的一篇日志:实在是想好好写写这个学生,这个我最心爱的学生。三年级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他,因为他长着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蛋,白白的皮肤,那双眼睛特别神气!虽然有老师跟我交流过说他比较好动,课上坐不住,但是在英语课上,他的表现很出色!到了四年级,他表现得更好了,每天课上都是高举的小手,听到的都是高质量的发言,看到他的那听课眼神,那股专注让我实在欣喜。五年级的他发言更加精彩,有时候他的发言给我带来不少灵感,甚至推动我一定要上好每节课。看到这篇日志,让我不由地想到了那位在她的课堂中传递爱的顾老师,她用最质朴的音色阐述出他对教学的那份执着,她用最激昂的情绪展现出她教学的别样英姿,她用最饱满的精神表达出她对教学的那份热情……一个好动的孩子都能不由自主地被她的课堂魔力所吸引、转化,这课堂的魔力一定就是爱。它让师生双方一起享受、一起陶醉于这份爱的力量。
共学
古今中外的先哲都体察到了师生共学的重要性:“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描绘了教师的教与教师自己的学的不可分割性。布鲁纳说:“教,是最好不过的学习方式。”附小“爱的课堂”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这些名家名言的最好例证。来看看英语课“课前三分钟”给我们带来的共学。课前三分钟是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展现自己英语课外学习成果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着“魔法小老师”“小小演讲家”“英语小歌星”“英语影评人”“小小幽默师”,这样一批小先生无一不让教师啧啧称赞,甘心俯身变成他们的学生。在这样爱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型组织”,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组织中的平等成员,两者在其中互助共学。
共进
“爱的课堂”中共享和共学成为一种无声的榜样和最好的激烈,推动了师生的共进。师生双方往何处共进?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创造了i神话的传奇人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启迪:创新人才才是社会发展呼唤的人才,创新人才才是人类生命发展需要的人才。“爱的课堂”的特质决定了它优于普通课堂更利于促进师生朝“创新”这个目标共进。三年级一节课教学telephone这个单词时为了帮助孩子记忆该单词,引导学生将telephone和elephant对比,学生一说:“telephone里面有phone,是电话的意思,elephant里面有ant,ant和elephant都是动物。”师连声称赞。学生二说:“telephone前面有个t, elephant后面有个t。”学生三连忙补充说:“telephone前面的t像电话的听筒,elephant后面的t像大象的尾巴。”师生全体情不自禁地给他鼓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精彩发言激发了教师开展“低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单词认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是艺术创造;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展示结论,而是携手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索真理。因此,近年来,我们不断地看到附小“爱的课堂”培育出爱学习、会思考、能合作、善交流的学生,更看到一批批会工作、乐奉献、精专业、懂生活的教师成长于这片沃土。我们感谢有这片师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片原野开出更多烂漫而个性的生命之花!
最后,我想用叶澜教授的话表达我对“爱的课堂”的力度的更多理解和愿景,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诸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