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831
post:489831

张泉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7-02 22:12
  • 作者:张泉
  • 点击量:

对新教材中语法板块教学的一点想法

在骨干班教学研讨活动中,认真细致地观摩了三位老师结合新教材Fun timeGrammar time板块所呈现的三节课,很有收获,也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教学应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我们现在使用的新版牛津教材的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较之以前使用的旧版教材,高年段的教材改词汇句型操练板块为专门的语法教学板块,并且明晰地呈现出表达形式,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每个单元的语法内容是仅仅教授板块中的这些内容?还能再拓展深层次的相关内容吗?语法教学的步骤就是从表象的句型内容概括归纳出句型结构吗?语法教学只“说”不“练”的效果真的很不好,如何调整?第二课时的综合活动如何围绕语法教学有效设计呢?

观摩了三节课,对于这些疑惑,我有了一些进一步的思考。

我和刘元蓉老师同课异构了五年级的这节课。对于Story time的复习环节,我没有采用常规的小组成员各选一幅图来复述一个节日相关信息的形式,而是采用了Bingo游戏的形式,在上周的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所任教的这两个小班,之前没有合适的机会玩Bingo的游戏,所以一上课,孩子们就被这种游戏形式所吸引。在了解游戏规则以后,加上男、女生都想赢得胜利的心理,都在想方设法地“阻拦”对方获胜。以五(9)班为例,猜拳决定女生先答题,聪明的S1就选了正中的一个方块,看图描述了内容,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经过这轮游戏,学生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对Story time的复习。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月份”词汇学习和后面的Grammar time做好准备。

在我原先的设计中,“默认”了学生在学习Story time时已经接触了十二个月份的单词,也就学过了,可是看了刘老师的课才觉得这块内容是应该细致教学的,加上现在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更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步骤。于是,在修改了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后,我觉得学生对于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才是有效扎实的,既有对于音义的学习,也获得了老师对单词拼写的指导,我还结合东西方若干主要节日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单词,课上会说会用,课后书写正确,真正做到学会单词。

Grammar time的教学步骤,基本和刘老师及其他老师的相同,也是按照从“实例到规则”的学习。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必要的,就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很多也是从实例入手,再归纳出相应的计算法则或公式,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套用公式即可。所以在语法教学中,我也多是采用这样的形式,只是针对学生的学情,尽量控制由我来概括或点拨的量,而是把发现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发现和表达越多,如果再能及时配合有效地练习,学生对于语法内容的学习越扎实有效。于是,新的矛盾就产生了: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有时看似学生在课上能进行概括并在综合活动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但是课后的巩固性练习如果跟不上,学习效果就会打折扣,出现“口”高手低,一学就会、一写就错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新教材的使用对于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语法板块的教学,还需要我们想出更好地形式和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我的观点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学习一些常用词汇和常用句型,而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也只是一些很基础,很皮毛的内容。因此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要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不要一下子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困难。当遇到新的语法点时,不要急于在一个课时就归纳这一语法知识,而应该先给学生大量听和读的语言输入,比如: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一内容,先给学生留下深刻应象,在后续的教学中才引导学生把这一语法规则归纳出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训练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