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六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渗透出来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此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素养强调的是在每一天的语文学习中逐渐获取的语文素养,是重视学生每一次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能力。所以,我在执教《广玉兰》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重视与学生共同来探究这篇文章潜在的语言魅力,探究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景物美、意境美,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感悟体会汇总,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声汇总,受到语言的感染,自然地了解到广玉兰的魅力,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到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兴趣。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读促悟
朗读一向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浏览、默读、自由朗读、配乐读、指名读、齐读等。除了朗读形式多样,我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让学生充盈的心泉在画面下诗意荡漾,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最后的配乐朗读小诗环节,将这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读得很美,能感觉到他们在用心读,用心体会美。
二、品味语言
在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动的语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点词的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来品读关键词语。我觉得这些词语还是抓得挺准的,学生在句中读好这些词,那对句段的理解是不成问题了。简单,有时需要放弃“文字分析”。如在学生对“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玉琢冰雕”、“迫不及待”、“挺立”“终年不败”等词语的理解上,运用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图片展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教师在对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和引导中,使得学生对广玉兰花和叶的理解就加深了,朗读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三、创设情景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本课我选用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的图片、盛开广玉兰花的特写以及广玉兰树全貌,让学生充分感悟文字内涵的同时进行欣赏,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间。另外,再配上了柔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在广玉兰的丛林中悠然信步,又仿佛能闻到那幽幽的香气,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本的心灵深处。再如: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关于花瓣的色彩和质感以后,再进行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图画、文章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感知体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去充分接触幽香、纯洁和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此时,学生沉醉在广玉兰的高雅洁净之中,他们这种特殊的感受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方法带来的。又如学完课文后,再出示学生熟悉或不熟悉的美丽花朵的画面,再配以轻轻柔柔的音乐,把学生引入了一个优美的境界,传递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是灵动的。教学设计只有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优化,才可能使教学不断逼近完善、逼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