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Paul lives in the country 教学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诸蕾
我今天执教的是一节语篇教学课,从学生语言习得的规律看,语篇教学中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因而显得异常重要。不过我认为切不可一味灌入,那样反而会使输入无效。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在语篇教学中适当留白,促使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那么如何留白,何处留白确实是值得探寻的问题。就我今天的课而言,我总结成以下几点:
一、 课前留白,激活储备
今天的课中,地点词汇的教学是后面任务活动的必要准备,但是我没有直接
用Simon所住的乡村图,直接教授这类生词,大胆留白给学生,利用了台下老师的资源,激发同学们做主人介绍南京,在语言热身的同时调动他们原有的地点名词的知识储备,为后面地点词汇的教学做铺垫。也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教。进入课文教学时,我又通过让学生联想乡村里会有什么的活动,再次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也是检验刚才词汇教学这一输入过程成果的输出过程。
二、 课中留白,调动潜能
学生在课文学习的环节,当听到爸爸问Simon要不要去拜访城里的表兄的问
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去看课文找答案,而是大胆留白,让学生先自己预测,一方面调动学生思维的潜能和语言运用的潜能,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读完全文的愿望。
三、 课后留白,敦促发展
既然课堂留白给学生,就要真正做到开放自由,让学生真正做主。自由是一
种最宝贵的创造力,让学生自由生长,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特的灵魂”。课文教学完毕之后,我又设计了续编故事的环节,让学生综合考虑课文人物个性的和生活的常识,促使他们综合运用今天课堂所学的语言,展开了小老鼠要不要去城里的讨论。在此之后,我变换角色,让学生转换成自己的身份,展开了作为人住在乡村还是住在城市更好的辩论。两处都没有给学生取向的暗示,就是为了激发学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
不过,教学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它值得我们共同追寻,也许我们在其中不一定选择共同的方向,但是一定都是朝着最美好的地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