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设计中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 发布时间:2014-06-18 10:22
-
作者:尹润萍
- 点击量:320
个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也存在于每一次音乐实践中。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音乐实践活动,尤其是体态律动与游戏活动的加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达尔克罗茨指出,儿童节奏能力在表现特点上是有许多差异的,如有的孩子易于领会或理解节奏,但表现节奏有困难;有的用嗓音表现节奏容易,用身体表现节奏有难,或反之;也有的辨别和表演复杂的单一性节奏容易,辨别简单的复合节奏有困难等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肌肉僵硬,不够放松;或神经系统不协调;也有的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或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
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首先应体现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可能存在的困难,并预设相应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在《包子剪子锤》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以个方面:
节奏律动活动从单一性节奏入手,逐步组合丰富。
从走、跑、跳单一节奏的步态表现,再到简单的复合节奏和的综合步态表现,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是因为知识递进关系的缘由,更多的是为节奏表现有困难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的“台阶”和“扶手”。在活动中可以看到,虽然大家的步态是基本统一的,但个体可以自由选择行进的路线,且其体态表现保持着相当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可以自信、自我地表现,也有的会留意自己与他人是否同步,当然也有亦步亦趋的。活动将学生的不同状态包容于节奏步态之中,给予其个性的无言的尊重。
用唱与动的角色分工游戏,给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特点的机会,无论是擅长用声音表现,还是擅长身体律动,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音乐活动体验。另一方面,个性不仅体现在每个人对音乐的表现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上,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可以获得与教师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不是非常完美,但一定是富有个性特点的。
歌曲学习的过程,始终贯穿以游戏为引导,除了突显歌曲游戏体裁的特点外,最大程度地对学生起到了放松情绪、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学习困难的差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或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的,轻松民主、生动有趣的活动组织对不同心理特质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