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一一列举》单元教学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滕昌英 201112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是新增加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例1尚能接受,例2、3实难理解。所以我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这种思路,形成这种解决较难问题列不出算式时也可以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找出答案的意识。为了更好地体会并主动应用这种策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理解题意后明确列举的目的。
在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例2“阅下面杂志,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后,我安排了审题的环节,在教学例1时问“仔细审题,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例2问“想想‘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例1是要找出长方形所有不同的围法,且长方形的长、宽必须为整米数。例2是要找出订阅1种或2种或3种杂志的所有不同的订法。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后明确列举的目的,把每种答案都找出来,就需要一一列举。
2、 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找突破口以弄清列举的内容。
例1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当学生说“长方形羊圈说明羊圈是长方形”时,教师追问:“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学生答:“长和宽”。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只要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后来我设计“让学生在考虑不同围法时可以直接想象,也可以借助小棒来摆一摆,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之后又运用PPT课件展示不同的围法”这些教学环节,都是让学生能明确不同的围法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直接关系,找不同的围法就要列举出不同的长和宽。
出示例2后问“想想‘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是什么意思?”既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也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确要找出所有不同的订法,必须先分类:订阅1种,订阅2种,订阅3种,各有几种不同的订法。
3、 借助不同方式列举,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列举的方法。
通过例1、例2的教学让学生展示用文字叙述和列表格两种不同的列举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有序的列举,简洁明了,答案一目了然。特别是例2这样需要进行分类列举的,用列表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答案一目了然,且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在教学中对表格的生成过程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学会借助表格进行有序列举。在教学“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进行列举,除了列表列举之外,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合作及教师的引导下最终找到最佳方法——计算列举,从而使学生感受列举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明确解决需要先分类再列举的题目用列表格的方法比较好。
纵观全单元,课堂中、练习中多处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既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兼顾了学困生,因此大多数学生有了分类一一列举的意识,策略运用得较为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