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447
post:489447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6-27 13:32
  • 作者:郑金春
  • 点击量:

郑金春(教学反思)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音乐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思考力的培养。例如,在二年级音乐第四单元中,有一个音乐知识是有关进行曲概念的讲解,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么,什么样的歌曲(乐曲)是进行曲呢?书中是这样介绍的:通常指2∕4或4∕4拍的乐曲。具有节奏规整,强弱鲜明,适合行进特点的就叫做进行曲。课前,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音乐的拓展学习,注意聆听和收集生活中各种进行曲的同时,关注各类进行曲的特点,课上同学们例举了很多进行曲的例子,如:《军队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等,这些都是2/4拍的乐曲,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么当我给学生欣赏《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乐曲时,因为速度比较慢,学生一下有点蒙了,是不是进行曲呢?它不适合我们平时所讲的行进的节奏呀?因此,我启发学生回忆参加或观看婚礼时的场景、葬礼的场景,婚礼上新娘是迈着矫健的步伐吗?葬礼上人们的心情怎样?经过启发学生认识到,音乐速度不同所表达的情绪不同,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也不同,婚礼上气氛是庄严的、圣神的;葬礼上的气氛是,悲伤地、沉重地,人们步伐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这两首乐曲是属于慢速的进行曲。接下来本单元的音乐欣赏曲,《进行曲》(管弦乐)和《俄罗斯舞曲》(管弦乐),这两首都是《胡桃夹子》里面的片段,那这两首曲子是不是一样的呢?都是进行曲吗?顾名思义,学生说第一首是进行曲,第二首学生不敢确定,我说:听一听这两首曲子是几拍子的?根据概念来判定,这两首乐曲都是二四拍、四四拍的,当然是进行曲,不过,它是属于表演性进行曲……,接下来,我不只是让学生用行进的律动来表现音乐,而是让学生随着音乐在行进的基础上加上表演动作进行欣赏,教学相长,至此也让我加深了对进行曲这一知识的深入了解:不同场合的进行曲,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