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许海雁
学完了这两篇课文,觉得编者把这样的文章放进小学语文的课堂里,真好!两个小故事,《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不同的动物,相同的感动,说出了很让人深思的道理。
孩子们在课堂上对于课文中的蚂蚁和老羚羊的自我牺牲精神十分佩服!当教师在范读课文之后,教师发现,班级中已经有很多孩子眼睛湿润了。可见文字的魅力有多么大!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游客看到了或包围了蚂蚁群的形式,而附近又有着一条小河,为什么游客不去救火呢?
这个问题立刻就引起了全班孩子们的积极热烈的讨论。孩子们立刻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课文也一时无法进行下去了。教师一开始听到这个问题,一愣,然后觉得挺着急的,心想,这下完蛋了,好好的一节课,就这么浪费了!可后来转念一想,是啊,确实课文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孩子既然发现了,说明他是积极思考的,是认真学习的,讨论讨论,又何乐而不为呢?善于思考是好事啊!
于是,教师看着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唇枪舌战”。
“小河这么近,为什么人们不能去帮帮蚂蚁呢?”
“可能是火势比较大呢?”
“那就更需要人们的帮助了啊!人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应该去帮帮忙的啊!”
“游客可能就是想看看蚂蚁是怎么处理的。”
“那怎么行啊,那是生命啊!”
“……”
讨论几度十分激烈,最终,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是,可能火势来得很突然,很猛,蔓延得也快,人们想帮忙也没办法了,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但是人们心中已经被感动了。
大半节课过去了,在孩子们讨论完之后,继续学习了课文。教师发现,这样岔开“重点”的讨论不仅没有影响上课质量,反而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深入学习课文了。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