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让对话在情境中展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的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但是对话离不开情境,除了课堂中师生的民主平等的氛围,还有教材所蕴含的情境,只有把孩子也带入那种情境,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才能真正深入的体会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多元解读:独特体验不缺价值引领。
教师在引导孩子关注伯诺德夫人“外紧内急”时,让他们去思考伯诺德夫人会怎样说那段话,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说虽然孩子的体验个不相同,但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又趋于统一。这样,学生对人物的体验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同时孩子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读写结合:课堂永远不是句号。
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