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83
post:488883

失败的作文课

  • 发布时间:2015-01-23 16:06
  • 作者:张开泉
  • 点击量:

                       失败的作文指导

                                                                                                           张开泉

 

因为对苏教版习作编排的成见,所以在看到五(上)习作7时,就决定换一篇写。换什么呢?反复查阅前几届的好文章,又经过反复思量,决定写一篇给材料作文。要求如下: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将下面的这首儿歌(或部分)有机融合进你曾经经历的一件事中去。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原以为这一篇关于“合作”的文章,以前写过类似的,只不过加入一段“儿歌”而已,有什么难度?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重点应该指导如何合理地加入这首小儿歌。

于是就指导了。

谁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在学情没有摸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走了弯路。

看到学生的作文,才知道,我选择的是难度系数3.0以上的翻腾跳跃动作。许多人写出来的基本就是大话空话废话套话,他们也有经历和内容,什么跳长绳、接力跑等等,但真正写到实质性内容、能切题的重点时,许多人就开始把“合作”这个词作为挡箭牌到处安放了。

其实真正的难点根本不在找关键词“合作”, 不在如何找到一个关于合作的素材,也不在加入一点调料——儿歌,也……真正的难点是“合作”的过程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出“合作”的细节?

不懂得真正的合作是什么意思的、不关注细节的结果当然是有中心,无重点。如下面这篇作文的所谓“重点”处。

……突然,小y挤着眼又发话了:“大家要团结合作,不能争吵。一定要团结起来啊,消除紧张!”大家开始听懂了,开始团结合作起来,最终,我们取得了第二名。

且不论这里的描写的啰嗦与不合情理处,光看“团结合作”这个中心词就出现了三次,可是有用吗?我们照样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合作的,甚至连干什么都看不出来!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合作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认同上,对每一种事物的合作细节却没有好好观察和体悟。再看这一篇对重点处的描写。

1、                   这可怎么办呀?瞧这书柜,高2米多,宽1米,只有姚明才能够得着吧!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2、                   我和庭庭双手伸平,做成云梯样,夏雨萱一手扶着我们的肩膀,一手抓住书柜,双脚踩在我和庭庭的手掌上,奋力地站起身,努力地去够沙包。……好了吗?怎么还没好?我在心里暗暗叫苦,奋力支撑着的双手也渐渐松开。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滴落下来。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3、                   “坚持住呀!”只听旁边另一名小伙伴大喊了一句,一只手向前伸出,扶住了我。这时,萱庭二人也听到了这句话,信心倍增,更加奋力地向目标靠近。就这样,你累了我扶你一下,她坚持不住了,我帮她一把;我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一定能行的!“我和伙伴们在心里大喊!“三厘米,两厘米,一厘米……只听”啪“的一声,沙包掉下来了!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几乎每一处的描写,都有着与儿歌呼应的地方,处处突出“合作“,但又富有变化,不露痕迹。特别是其中语言的灵活自如,让文章生动形象,具体而又画面感。

这才是符合要求的优秀作文,可惜由于指导不到位,太少了!

后来想想,其实写“合作“有一点很重要,但被我忽略了,那就是它的反义词——分工。只谈合作,没有分工,这样的合作是“伪合作”,是凑人数,是乌合之众!每个人负责一个方面,然后齐心协力,这样的合作才能做到1+1+13。比如踢足球,就有前锋、后卫、中锋等分工,各司其职;比如跳长绳,就有甩绳手、带头人和跳绳队员的要求问题,各有侧重。如果分工不明确,合作肯定会大打折扣;反过来,如果分工很清楚,那么即使出现失误也能看清楚问题所在。不然,说句难听话,团队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虽然这篇文章的指导失败了,但却让我明白,对学情的掌控非常关键!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随意指导。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别别窍”。不经过精心研究,可能做多少次都不会有收获。

所以,感谢这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