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28
post:488828

胥婕 语文 教学反思1

  • 发布时间:2011-12-30 10:24
  • 作者:胥婕
  • 点击量:

胥婕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七册的《练习7》由四个板块组成。“处处留心”主要内容是对对子。“读读背背”由八条成语和三幅春联组成。然后就是“学写钢笔字”和“口语交际”。根据班上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准备把这些内容安排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的内容。

浏览了这两个板块,我发现可以用“对对子”这条主线来统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对对子”来制定。

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春联》,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从中了解了春联最大的特点——讲究对仗,并且也明确了对仗的特点: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在《练习7》的学习中就要求孩子对对子,例如:细雨对(     ),蓝天对(    ),古木参天对(    ),孩子虽然了解对仗,了解词类相当是怎么回事,但是要他去对对子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决定制定为:进一步学习对仗的方法,了解“词类相当”的内涵。我想只有真正了解“词类相当”的含义,对起对子来才能游刃有余。

“读读背背”中的八条成语和对仗有关系,这八条成语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理解“词类相当”服务,围绕这方面内容,我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在这八条成语中找对子,同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在我们班很多孩子手上会有一些参考书籍,我相信他们一定能从上面找到对对子的答案。但是这些孩子知其然,能否知其所以然呢?于是我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知道对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词类相当”的原则就可以。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的教学目标最后确定为:

1、进一步学习对仗的方法,了解“词类相当”的内涵。

2、在八条成语中找对子,同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3、让学生知道对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词类相当”的原则就可以。

教学目标好似一盏明灯,照耀课堂前进的方向。当本课的教学目标清晰之后,渐渐地我觉得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也越发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