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反思:真正地“让学生学”
作为爱的德育课程研究微团队的一员,四月份我承担了一节新颖的研讨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过程中,除了对课程内容——“物种入侵”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对平板的操作更熟练,让我最深有感触的,却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让学生学”。
无论是大学期间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还是工作以后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三学”“新三学”理念,无一不是提醒我:课堂教学中眼里应该有学生,应该“让学生学”。然而对于我来说,将这烂熟于心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做得并不是那么好。
这节课的主题是《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借助平板,自主搜集资料,利用思维导图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物种入侵的可怕之处。这节课的新颖之处是引入了平板以及“思维导图”软件,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利用平板自主搜集资料、用“思维导图”整理资料,体会外来入侵物种的可怕之处。
由于“思维导图”是一个帮助学生整理资料的亮点,所以在最初备课时,我将很长的一段时间用在了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展示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上,而这,忽略了学生其实课前已经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忽略了学生们这节课不是学习制作思维导图,而是利用思维导图去学习。
赵敏书记听完课后问,这节课到底学生要学什么?我们到底怎样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这些问题如当头棒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目中无学生”。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完全去掉了这些并不是真正让学生学的环节,把课堂时间真正利用在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
此外,这节课上,由于有大量的资料搜集、讨论,每个小组都有关于物种入侵的看法,以及针对物种入侵提出的策略;王佑楠等同学还提出了其他的意见,认为物种入侵并不完全是可怕的,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物种入侵。到这儿,这节课就结束了。我觉得,就像语文学科的“大语文观”,要求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品德教学同样也需要一种“大品德观”,就像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如果在学生已有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课后拓展、主题小研究学习,相信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真心感谢整个微团队的成员们!大家一遍又一遍帮我改教案、牺牲自己的空余时间听课并提出意见,赵敏书记更是一句一句地帮我调整教案;陈明老师和郭静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自己的空堂时间指导我用平板,并且不断调整软件和系统,以便于更好地让学生学,帮助我培训学生;李春辉老师、张薇老师、魏婷婷老师则帮助我调课、让我借班上课……虽然最后是我呈现了一节课,但凝聚的是我们整个微团队老师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