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670
post:488670

《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7-01-05 11:19
  • 作者:刘飞
  • 点击量:

《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水》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特点、重要性和水的一些神奇之处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了解到可供我们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也认识到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提了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导入时用一个会转动的地球的gif图片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借助PPT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很多的水,很自然的过渡到本课的主题地球上的水。通过问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上的水,接下来通过看PPT图片使学生感受水的美。

书本上水分布的图片比较少,只有四、五幅图片,内容不够丰富,而地下暗河和冰川也是学生鲜少接触的地方,这些都和现代孩子的认知需求有差距。课件中提供大量地球上水的图片,除了记录和补充学生思维的作用外,也提供巨大的信息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地球上水分布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为水的美丽和实用而惊叹的时候,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那我们缺水吗?”这个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存在争论之时,教师展示干旱的大地、干涸的河床、干枯的生命等色彩清晰、充满震撼力的大幅图片。这些色彩清晰、充满震撼力的图片顿时给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图片的启发作用比语言的提示更好。

接下来,教师连续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先是让学生自学,自学完毕后学生进行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汇报后教师先讲解图例,再进行打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的话,淡水只相当于一勺水,而我们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并用滴管将一滴水轻轻地滴在每个学生的手心里,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让学生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缺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该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详细地了解到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占了所有淡水的绝大部分,这些是我们难以开发利用的。而我们目前能够开发利用的淡水只有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等的水,占所有的13%都不到。而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3%。这些数据的出现显然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水”三者之间的数量差距感到震惊,他们没有料到可利用的淡水会少到这种程度。节约用水、珍惜水的情感油然而生。教师再用一个比喻加强这种情感,加深对水资源匾乏的理解,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看着手里的水滴时,那种宝贝式的呵护不言而喻。

此刻开展体验活动: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1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3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追问:一次洗手就浪费这么多,那么一天呢?一家呢?一个学校呢?……让学生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真的是很可怕,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又是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一张很大的水滴中间突然出现的一个黑点,引发出水资源的污染这个话题。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水污染的案例,再播放视频《水污染及其危害》,使得学生充分了解了水污染的危害和成因。随着问题的层层递进,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震撼,当了解到“‘一滴水’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的缺乏在孩子们心中无限扩大。

当课后学生帮教师整理器材的时,学生问:“老师,杯子里的水怎么办?”我便随口说了句:“倒了吧。”“哪不是浪费水了吗?”多好的学生呀,学到的知识立马就用在了实际现象中。那“去浇花吧”。学生高兴的端着杯子去浇花坛里的花去了。由此看来,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学生也有了比较强的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