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6-15 12:56
-
作者:李悦
- 点击量: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反思
李悦 2016/6/12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的第二课。教材首先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话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技术的踪迹,使学生从切身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之后,又将学生的视野由日常的生活拓展到高科技领域,引导学生在感受科技新生活的同时又有意识地观察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决定其好坏的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及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态度的目的。
通过学前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方便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体验,但却普遍缺少理性的认识,教学中就要点透这层“窗户纸”,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方便,更要明确这点点滴滴的方便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其次,对于科技带来的烦恼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简单的说出一两点。但学生的认识又是肤浅、片面的,他们对“科技带来的烦恼”的背后的人的因素认识不足,这也是本课教学要达成的难点。
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式是评价、总结,我想:课堂也需要教师以叙述倾吐的方式参与.所谓的叙述倾吐就是教师化身为与学生平等的人,直接向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就像课堂上学生向大家说自己的感受一样.因为“听”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作为成年人,某些见解感受确实会比学生全面深刻,所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见解对学生而言也会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同时,将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实用方法.《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教师描述引导:这些交通工具不仅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还让老师在南京看到了云南的鲜花,吃到了新疆的哈密瓜,你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吗?能不能说说看?
就是在教师描述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启发了学生寻找类似的经验,从而体会到:交通工具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促进了各地间物资的交流,科技让世界变小了,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近了。
总之,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是很开放的一节课,细致的课前预设,教师积极的叙述引导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