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识字一》之前,我为了帮助孩子走好第一步,让孩子先认识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于是,我尝试从基本笔画开始,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达对基本笔画的认知。在孩子们的眼中 “撇“像扫把, “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那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个个充满了神奇与未知的乐园。如何保护孩子最初的,渴望探知中国的语言文字奥秘,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职责所在?
于是,我用儿歌引导每个孩子了解如何写好基本笔画。比如:
写“横”要做到,
起笔轻运笔快,
顿一下要回锋。
左边低右边高,
横最后一定平。
目的让孩子明白,写横运笔是有轻重缓急的。一开始孩子可能不是很理解,相信他们,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一定能真正地明白的。同时,通过儿歌,孩子也渐渐明白,汉字中横是有区别的,比如“云”中的“横”,写时要做到左低右高,而“三”字最后一横,一定要写平。
又比如:
写“捺”时要做到:
起笔轻来渐渐重,
顿一顿后换方向,
捺脚还是要向下。
目的让孩子明确,写捺时要换方向出锋,捺脚不能踢平,也不能翘起来。
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通过儿歌让孩子知道:“悬针竖要出锋,垂露竖要回锋。”
在孩子写好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我再加入由这些笔画组合成的笔画,如“横撇”“竖折”“撇点”,由于前面最最基础的笔画能写到位,这些也难不了学生了。而一些难一点的笔画,我则继续用儿歌帮他们了解写好它们的窍门。如:
竖弯钩,
要做到:
竖要直,
弯要圆,
横要平,
尾要翘,
钩朝天。
学生会读会背儿歌的时候,他们已经掌握如何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的诀窍?在一段时间的写字实践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正确地书写基本笔画了,而一小部分的学生,他们也在不断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