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胡珉
最近刚刚上完四年级上册的第11课《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觉得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可以作为反思记录下来。具体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我在教学新型塑料时,提到纳米塑料,根据课外补充的知识,我教学道:纳米塑料是一种新型塑料。“纳米”,就是一种长度单位的名称。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纳米塑料具有耐热、耐磨、抗菌防霉等性能。利用纳米塑料的阻隔性,可用于食品保鲜包装,延长食品保质期。为什么纳米塑料具有这种神奇的阻隔性能呢?在纳米塑料中,纳米颗粒像瓷砖那样一片一片地排列。这样,气体就可能无法穿过,即使能穿过,也要绕过很长的路径,这就降低了气体的透过率,也就是提高了材料的阻隔能力。我用得是另外一位老师上课的课件,课件中还提到一种玉米塑料,没有具体详细的说明,于是我在课堂上就凭感觉胡乱说起来:玉米塑料是结构如同玉米一样的紧凑的塑料。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个娃站起来反驳我了,不是。我顿时意识到,我可能说错了。连忙让那个娃来说说。娃说:我听爸爸讲过,玉米塑料是从玉米种提炼出来的健康塑料,会被广泛使用和推广。哎呀,和结构如玉米完全搭不上啊。我这个老师顿时汗颜。心想真是给撞上了。于是一面表扬他见多识广,敢于说出不同的声音。一面说,老师可能是记错了,待我回去仔细查查。就这样下课后,我仔细的上网一搜,果真是和那个学生说得一样,呵呵,感慨自己知识的匮乏还想打肿脸充胖子。
之后就特别小心谨慎,不敢再乱说话了。教学到塑料制品的发展过程时,课件显示了“赛璐璐”,什么是“赛璐璐”啊,这次我可不乱说了,告诉同学们,老师还不清楚。课后我查阅了资料,才敢和学生们聊一聊。
现在我要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信息来源面也广,懂的知识可不少,也许,真的该称为同学,而不仅仅是学生,尤其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天南海北,地理历史科技文化的各种知识,一不小心就落到了自己的盲区上,只有虚心学习,承认自己知识的欠缺,才不枉老师这个身份。以后我再也不敢乱说了,多多学习,补充自己的资源库才能更好的做一名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