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与“传”的辨析
【案例背景】
课堂应是鲜活的、互动的课堂,在这个生成发酵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问题。而正是这些意外之事,会点燃我们就知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到:“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点燃对知识的渴望,构建开放性的课堂,让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
【案例描述】
一次足球校本课中,我带来学生在练习脚背内侧踢球。在学生进行两人一组对练的时候,我会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反馈:“这球踢得好!”“传的准,不错!”“踢歪了吧,脚没有踢到球的中下部。”等等语言。
一两组练习完,有一名学生突然问我:“老师,我和你探讨个问题,你为什么一会儿说‘踢’球、一会儿说‘传’球呢?这两个字说起来我们都明白,但我想知道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用‘踢’比‘传’准确;反之,在什么情况下用‘传’比 ‘踢’准确?”
我被他的提问一下愣住了,是啊,平时在讲述时用“踢”和“传”这两个词也很顺,但要刨根问底还真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对着全体学生说:“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们练足球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问题一下我也回答不好,我们带着问题,一边练习一边思考,课中休息时我们刚好来聊一聊。”
休息时间,我们开始了对“踢”和“传”用法的谈论。
师:【问题一】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踢’球,在什么情况下说‘传’球?
甲同学:我在叫同学一起来玩的时候,说‘我们踢球去。’
乙同学:我在和同伴练习的时候会说‘我们传一会儿球吧。’
丙同学:我在比赛的时候会叫同伴把球传给我。而在解围的时候会说‘快把球踢掉。’
丁同学:在射门的时候,我会说‘踢得准’或者‘踢得好’!在夸赞别人球技的时候,也会说‘那人踢球踢得好!’
戊同学:在和同伴传球的时候,我有时会说‘传准点儿’,也会说‘踢准点儿’。我有时在抱怨队友的时候也会说‘能不能踢准点儿啊!’
……
师:【问题二】那大家是从这些语境之中说说‘踢’与‘传’的区别?
A同学:踢球是老师教学的用语,传球是口头语。
师:在我们的足球教学用书中,还真是有各种踢球方法的介绍,如:脚内侧踢球、脚背内测踢球、脚正面踢球、脚背外侧踢球,好像还没有看到传球的介绍。
B同学:在有些足球的书籍当中就有‘传接球’这个说法啊,因此,‘传球’也是教学用语。
C同学:我认为‘踢球’没有‘传球’的指向性明确,任何脚触球的动作都能叫‘踢球’,但只有明确指向同伴的球叫‘传球’。
片刻就有学生反驳道:比如在比赛的时候,我说‘快把球把球踢给我’这样表达也是指向性很准确的啊,不见得没有传球指向性明确啊。
D同学:‘踢’字用法更加宽泛,而‘传’字用的比较狭窄。‘传’只能用于人与人之间;而‘踢’可以用于任何方向和方式的出球。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记得以前看巴西队比赛,现在的西班牙比赛,解说员会说‘巴西队(或西班牙队)把球传进了对方的球门!’那这个时候用的‘传’好像不是人对人的哦?
D同学:这时解说员是用的比喻、夸张的方式,形容球员之间传接的默契、娴熟。
E同学:‘传’一般要和‘接’相联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效果;而‘踢’则不用。
……
师:【问题三】我们说了很多‘踢’与‘传’的区别,这两个字就只有区别吗?我们能不能从本质上看看‘踢’与‘传’的联系?
学生1:其实我们在开始讨论问题一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两个字在一定时候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把球去到我想要它去的地方。
师:不错,再看看这两个字还有什么相互关系吗
学生2:踢球应该是基础,踢球的脚法、方式灵活多样,但要达到的目的是将球准确地输送到既定的位置。
学生3:传球的是以踢球为基础,传球质量的高低是由踢球决定的。相反,需要传出什么样效果的球,比如过顶高球,就要运用什么样的脚法踢出这样效果的球。
师:看来‘踢’球与‘传’球还是真是有联系的哦。我们能不能在更深一层的想想。
学生4:在每一个出球的动作中都是踢球技术,而传球只是踢球技术在实战中的具体运用。
学生5:‘踢’字可以说明足球运动的特质——用脚进行的运动;‘传’字不能代表足球的特质,只能说明足球运动中的一项技术。‘踢’包含了‘传’。
……
师:看来,我们大致了解了‘踢’球与‘传’球的区别于联系。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看看我们今天的讨论在网络上能不能引起共鸣。另外,相信同学们对这两个字的了解,会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地了解足球其它技术,也希望更能促进同学们技能的形成。
【案例反思】
1.教学是给予教师经验和实践智慧的艺术。
对于校本课堂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名专业教育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提出问题或是遇到问题时,能用专业的知识进行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适时的进行总结、反馈,引导着他们更加积极的讨论。当然,教学在一些负面也不仅仅是由科学知识维系或指导的,还需要教师基于金悦作出一系列复杂的个人判读。作为教师更要不断通过学习,积累实践智慧和反思自己的经验而进入学习有效教学的过程。
2.尊重学生的提问,营造讨论的氛围。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课堂中真得想知道的问题,不能忽视、敷衍学生的问题。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瞬间,让这一瞬放大,辐射出来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样,学生们在思考、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带劲儿,氛围也会更加轻松,似乎这个问题不是老师硬生生套在我们头上,必须我们完成的“命令”。
3.让学生交谈,达到促进思维、促进合作、促进交际的目标。
课堂中的交流讨论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对问题内容的理解;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它给了学生以公开的机会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并且激发了课堂中交谈的机会;交流讨论促进了学生学习交际技能和思维方法,我们不仅能从中发现、分析他人的思维过程,还能学习到重要的交际技能,如倾听他人发言、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实,对于高中生而言,交谈也好、讨论也罢,我们需要的不是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在其中也不要给予“对”和“错”的断定。而是要在意过程中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培养学生思考、辩驳的精神,这才是时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