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老师执教的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这首歌选自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张可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紧凑,能够准确地把握重点,并采用巧妙的方法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张可老师对学生有耐心,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把握教材,创设主题式情境
歌曲《恰利利恰利》的基本节奏型是2/4 XXX X X | X X X |。歌曲活泼欢快,表现印尼人民劳动时的快乐与激情。全曲共分为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张可老师准确把握整首歌曲的基调,将音乐的主题、教学方法、情境的营造至始至终围绕快乐的劳动主题展开。例如:课的开始就采用了踏步拍手的律动,带领孩子感受歌曲欢快喜悦的韵律;节奏游戏中让学生模拟劳动时的场面,加入“嘿哟”的声势以及动作进行劳动场面的模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歌曲所表现的快乐的情绪;歌曲教学中强调学生歌唱时二拍子的强弱韵律、情绪的变化等。整节课主题鲜明,各个环节前后过渡自然,连贯统一。
二、关注全体学生,突出合作式交流
教学过程中,张可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不仅做到语言关注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同时尽量做到眼神、肢体语言和学生有交流,并想办法让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彼此相互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相互有效交流的喜悦。例如:在节奏活动中,并不是单一的节奏训练,而是几个声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合作推进;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上,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采用的合作形式也不一样,既有全班的分组合作,乐器组、歌唱组、表演组的明确分工,又有同桌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同乐器之间的合作等。这样的教学关注到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并且每一个孩子都能愉悦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充分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突破教学难点,采用游戏式教学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这节课中,教师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歌曲的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弱)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这是整首歌最难唱好的地方,张可老师采用了“大山回声”的游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玩会了。再有,歌曲的前四个乐句中的一、二、四乐曲的旋律走向是向下,只有第三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是向上的,采用了学生扮演小音符的游戏解决此难点,不仅帮助学生用心聆听,唱准音符,同时非常形象地明确了音乐的旋律走向。
对于一名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师来说,张可老师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从中可以看出张可老师不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还和她在平常的教学中,认真地钻研教材,踏实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新教师,仍需努力,不断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快速成长。
一、打动自我。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帮助学生完成审美教育。所以说:作为教师,不仅是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学习者,首先要自己被音乐打动,还要被自己的歌声琴声所打动,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修炼素养。教师以知识育人,必须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精通某一学科,并掌握相关专业的某些知识,有较丰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储备。作为音乐教师不仅仅有很好的学科素养,也要有全面的教育素养,例如语言修养、组织能力、现代信息素质等,这也是我们所有老师不断修炼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