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如何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这些内容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我的设计是通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一、创情境,激兴趣。
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上课伊始,我引导从春节谈起,引到春联,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春联、谈感受,有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其特点。
二、说春联,重积累。
语文注重积累。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学生爱读爱学,兴趣浓厚,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悟,积累内化。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后面的对联,我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同桌合作的方式,自主去探究。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因此,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引导学生体会“春联”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从最简单的“天对地”起,从一个字到一个词到一句话,与学生一起对对子,出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对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对得兴趣盎然。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要想使学生掌握春联的特点很不容易,特别是对仗,学生对词性不是那么精通,只能凭感觉,要求他们对对子真的有点为难他们。于是我又出示了几副春联,让学生来连线,既考察他们对春联特点的把握,又增加了语言积累。课后,我让学生补充阅读了《春联的由来》、《第一副春联》等文章,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春联的特点,还通过春联的小故事掌握了更多的春联,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