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二人同心协力为国家的故事,写出了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荣辱、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但是对于剧本的知识学生接触甚少,在感知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来读,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学生对历史知识多一些了解,增强对文本的感知。
部分学生读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如《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对主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架起了剧本和认知的桥梁。再通过反复朗读剧本,揣摩人物的内心、动作和神情等,已能够感知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所具有的品质。
课堂表演第一幕时,学生积极踊跃。男生组的表演,蔺相如大气、阳光,韩勃一心护主;女生组的表演,蔺相如和气、宽容,韩勃愤愤不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