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的知识点来源于省编版版上次的第28课《调整图形》,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图形进行翻转/旋转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熟练在图形的复制、移动。在对图形进行变形的操作过程,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生活世界,生活才是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整合,是强调在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服务生活。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一直是我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在这一轮的教学中再次遇到了“画图”软件中“旋转翻转”及“拉伸扭曲”知识点的教学,记得在上次教授的时候,我试着将这一知识点与学生劳技课中的知识点结合,在这一轮的教授中我开始考虑怎样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切,在反复的思考之后,我决定将知识点与镜面原理相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与镜子打交到,我想将较为枯燥的知识点与此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使整节课更加吸引学生,我设计时将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用TOM和JERRY的故事贯穿整节课。整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一、 引入
以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聊”卡通人物,从而引出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人物,以主人公TOM给同学们“寄”来的两封“信”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引入的设计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的,达到的效果是我比较满意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 新授
新授的知识是以TOM给同学们的两封信为主线的。
1、翻转旋转
Tom的第一封信引出的是第一个知识点――翻转旋转。第一封信讲述了有一天TOM遇到了一件“怪事”请求大家帮助它。
学生很乐意接受这个请求,跃跃欲试,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这里我首先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想法,然后再自己动手试试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分层次教育的一个体现;我校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也给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个环节的设计看起来是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其实它包含着复习和新授两个要点。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能想到将JERRY清除,然后通过复制 粘贴让TOM在镜子中出现,但是其实这还没有完全解决了问题,在这里以上完成的只是复习的内容,接下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发现镜面问题,并思考在“画图”软件中的解决方法,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翻转旋转。这里虽然说没有深入的介绍镜面成像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这节课的要点,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强化了学生有关镜面问题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理解了翻转旋转这一知识点的运用,变枯燥的知识点为实用的知识。
2、扭曲拉伸
同样这一知识点的教授中单纯的让学生认识这个命令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让学生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是一个难点。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运用的是TOM的第二封信为“引子”,在第二封信中,JERRY向TOM炫耀了自己的“哈哈镜”,使TOM很想知道自己在哈哈镜里的样子,TOM向同学们发出了请求。当然,学生是很乐意去帮助Tom的。“哈哈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新奇,但却足够有吸引力,哈哈镜变出的各种奇特的图形正好符合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抓住这一特点将它与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拉伸扭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先发现拉伸扭曲对话框中的图标的特点与哈哈镜变出的效果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知识点。这一段的学习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变高、变矮、变瘦、变胖四个哈哈镜,课堂上只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哈哈镜,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每个小组将四种情况全部完成,虽然没能让每个学生将四个哈哈镜全部在课堂上完成,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及学生最后的总结可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规律,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目标。
三、 巩固
这节课的巩固环节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采取了与课本上的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树影的变化,在树影的变化过程中既涉及到了翻转旋转又涉及到了拉伸扭曲,当然在这里出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我简单的给学生介绍了太阳方向与树影方向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与本课相关的更多的生活知识。
四、 总结
总结采用了学生自己总结与教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
整节课在设计时,我紧抓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小班化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展示的机会更加充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能更好的在课堂上体现分层次教学,使我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课堂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