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732
post:487732

我们可以呈现怎样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17-01-11 14:05
  • 作者:夏菁
  • 点击量:

我们可以呈现怎样的课堂?
在认真聆听了赵敏书记教学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我们出去玩》一课后,回味之余,梳理了下这节课留给我的感受:
这是一节春笋拔节似的课堂。一节课40分钟,却找不出一分钟的废料时间。顺着“我们出去玩”这一根线,教者就如同变魔术似的,一下抖出一个新鲜玩意儿,一下又抖出另一个,在你觉得这个环节该结束的时候吧,却偏偏又冒出个新内容来,可是一点也不唐突,就那样自然的,让你心里惊呼,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课一开始出示的几幅油画般的南京极具代表性的美景就深深地撩拨起孩子们心底蠢蠢欲动的游玩之兴,随后教者用聊的方式不着痕迹地引出游玩时孩子们常见的出行工具,有的适合近距离出行,有的适合远行,之后对这些交通工具进行了分类:陆地、水上和空中。这一环节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的元认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了准备。接着,让学生们帮某个同学设计去大连的出行计划,选择交通工具,并交流选择这种交通工具的原因。学生的思考丰富多样,却各有合理之处,有的考虑价格因素,有的考虑时间因素,有的考虑出行舒适程度。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生活联系紧密,“大连”一地的设计也颇为讲究。最妙的是“乘坐小提醒”,牵引出“安全文明”的话题。随后,教者指引学生观察规划图,引发对家乡关注与热爱,观看视频,普识交通的发展,提出环保出行。这使得游玩的背后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这也是一节尊重学习者,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课堂。教者的教学语言简之又简,把更多的话语权放手交给学生,成就了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影响出行的因素很多,教者充分肯定学生每一种合理的选择,尤其是一个孩子选择了自驾出行,其实自驾开车很累很辛苦,但是因为带着老人,有车跟着呢,老人游玩起来就会非常方便。这里教者给了这个孩子极大的肯定,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孩子的学习远不止停留在课堂上,教者还试图把孩子的学习指向身边的生活,指导他们观察南京城市的变化,大交通环境的改善为市民的出行出游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了对城市的污染。其实每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学习最重要的意义。教者就将这样一颗美丽的种子在这节课中,在孩子的心田里深深埋下。
课虽然结束,但思考并没有停止,这节课有没有可能将小组学习的要求打磨得更细致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锻炼机会呢?小研究的内容当堂研究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会是怎样的效果呢?也许可以试一试。
上一篇:掌声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