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的写景散文。选择这么一篇篇幅长、内涵深的课文作为教研课,这种尝试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今天我终于在自己班完成了这堂课。课后我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以便形成经验,更好地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
先来问自己别人通常问的一个问题:这堂课,我要教什么?我想,我的回答是,一、我要引导学生走近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认识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二、我要引导学生认识一种高原之柳的顽强精神;三、由物及人,从柳树精神想到那些具有相似品质的人物,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
其次,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哪些策略?一、导入部分,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青海高原上的极其恶劣的环境,我采用的策略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三组词语,朗读中感受苍凉和恶劣的环境特征,为下文感受这株柳树的神奇作铺垫。二、感受柳树的神奇环节,采用先整体感知后逐句品读、感悟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即多读多想,就能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理解谈体会,为下文6、7节的学习打基础。这样学下来,学生的思路清楚,今后遇到类似内容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作用;三、以“撑立”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学6、7小节,感受这株高原之柳“撑立”的不容易。有了第二个环节的热身,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他们能按“读句子—找词语——谈体会”的步骤体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内涵。交流、补充、品读……学生谈吐自然,体验独特,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则努力做好一个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习作者想象、对比的方式,在想象和对比中进一步感受高原柳顽强、坚持不懈、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如师生共同板书、配合接读、朗诵,对于课文中心的感悟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四、设计写话训练,深化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由一株柳想到具有柳之精神的人,获得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