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描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里多种多样的植物和昆虫,反映了萧红童年在这座园子里面度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接着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我继续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学生感受到了萧红童年生活的美好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童年的萧红在祖父身边做了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等等,而正是因为祖父,这个园子才带给她这么多的自由和回忆。
在教学这是个自由的园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合作形式的朗读、变换句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这个自由的园子的理解。但我在处理这一环节的过程中稍显拖沓,一味地让学生在片段中找园子里的什么是自由的,而没有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中心句进行朗读。本课时我在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方面做的不够,一味地把结论塞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描写园子的自由这一片段,应引导学生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本课的教学反映了我在备课时所做的预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内化文本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钻研,让学生通过深入感悟文字,深化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