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072
post:487072

宋尚琴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1-17 22:24
  • 作者:宋尚琴
  • 点击量: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人物介绍,也是一篇励志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一、单元整体入手,初识霍金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草和大树》,文中的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被誉为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传奇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霍金,感受他无穷的魅力,体味这位“轮椅上的勇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 结合你查阅到资料,补充介绍霍金。总结霍金:  身体残疾  成就非凡

(出示)权威评论:他是一个智慧的大脑,一个神话传奇,一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

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位轮椅上的勇士的故事的呢?

这个片段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对霍金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文,让学生的眼光变得长远,认识到他与本单元的其他逆境成才的人一样。再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充实对人物的初步认识。

二、整体感知先行,再识霍金

同学们边听边找,文中有些语句很好地形容了霍金这位非凡的科学家,找一找,完成填空:(课件出示:轮椅上的霍金是___________。)

2、交流:“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这句话出自课文的第七小节。(课件出示)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一小节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交流:承上启下

4、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还是?

交流:非凡的科学家(引导:到最后一小节找找看)

5、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抓大放小,学会从整体看文本,脉络也非常分明,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拎出全文学习的主线和中心,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也让教学变得顺其自然。

三、自主研究为重,品味霍金。

出示小研究:你从哪儿感受到霍金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活动起来的课堂是丰富复杂、变化不拘的,必然会产生思维的火花,自然会有“乱”、有“错”,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既理解了作者,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我让学生散开来取研究霍金的魅力,虽然课文有些地方并不能体现魅力,比如说标志性姿势等。但是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自然不会跳过这一段的学习。先前担心有的内容上不到,事实上,学生们非常了不起,在他们眼里,课文里的每一处都值得咀嚼。后来想想,是我对文字的敏感不如孩子们呢!

  《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感悟霍金人格力量时,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在读中感悟霍金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人心,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带着无比感动景仰之情全体站起来表达了霍金的心声。教学效果较好,但如果我能把最后总结的话换成:“假如霍金来到我们教室,来到我们身边,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内心的感受,一定会比我用美的语言渲染效果好的多。毕竟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