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053
post:487053

谢丽 音乐《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意义反刍》

  • 发布时间:2017-01-06 10:40
  • 作者:谢丽
  • 点击量:

 

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意义反刍
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因此,设计丰富的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
(一)面向全体,分层设计,重视儿童的感觉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能够参与。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协调能力,表现能力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
例如:《萤火虫》一课中的旋律听辨环节:运用动画图示与音乐听辨游戏相结合降低学习的难度,有的学生通过听辨音乐就能辨别乐句的走向,而有的学生要根据小萤火虫飞舞的图示提示才能够准确听辨,根据学生的表现,有层次的设计问题,使得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乐句的不同走向。
萤火虫飞来飞去,有时向上飞落在树丛里,有时向下飞落在草地上,这三只萤火虫分别落在哪儿呢?一边听一边画画他们飞舞的旋律线。
演唱旋律。并用手势随音乐划出表现旋律高低起伏的线条,形象感受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找出相同的萤火虫演唱的旋律。
(二)组织有序,活而不乱,重视儿童的表现
小学生天性爱游戏,容易激动,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呐喊,往往忽视音乐的表现,所以游戏得有游戏的规则,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有纪律的要求,评价的标准等,避免游戏过程中的混乱。游戏过程中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例如“音高听辨游戏”七位同学带上小音符头饰,按照从低到高一字排开。
单音听辨: 教师弹奏标准音之后,弹奏某个小音符,弹三遍,第一遍听不做任何动作,第二遍被弹到的音符向前迈一步出来,第三遍的时候唱出自己的音,同时做科尔文手势。
多音听辨:学生比较熟练之后,增加比赛的难度。教师由每次弹奏一个音,变成两个或者三个音,仍然弹奏三遍,第一遍听不做任何动作,第二遍被弹到的音符都向前迈一步出来,第三遍的时候依次唱出自己的音,同时做科尔文手势。
乐句听辨:教师弹奏一段简单的小乐句,出现最多的那个小音符迈出一步,进行演唱。例如:2/4 35 35 | 6 6 | 5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扮演这个“5”的小音符的同学就要演唱表演。
游戏规则:
注意倾听,第一遍不出声,发出声音者犯规,扣1分;
每个音出现的机会等同,答对者加5分,答错者不得分;
全班同学分成七组,作为每个音符的支持者,参与计分评价,最终胜出者,其所支持的小组每人加1分。
分数最低的小组,课后准备一个节目,下节课进行表演。
(三)适时适度,动静结合,重视儿童的适性
游戏活动要有目的性,游戏的安排必须为教学服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需要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充分考虑教学的难点和其它教学目的。音乐课堂动静结合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知识交融,思想交锋和情感共鸣的过程。音乐课堂游戏动静结合的策略能使音乐课堂起伏有致、张驰交替,充满生机与激情,跃动生命的强劲音符,让学生大容量、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例如《表情歌》一课中游戏环节的整体设计:
 ① 听辨游戏:《黄河序曲》《江河水》《龟兔赛跑》乐段(静)
 ② 律动游戏:“快乐的舞蹈”(动)
     ③ 节奏游戏(动)
 ④ 倾听范唱《表情歌》(静)
 ⑤ 配乐朗诵,并加上拍手的节奏,完整地表现歌曲的韵律。
 ⑥ 倾听歌曲,听辨相同歌词的旋律是否相同?(静)
 ⑦ 演唱歌曲,表现出快乐的情绪,用动作表现歌曲。(动)
     ......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因此,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逐步做好自己爱听、爱唱、会听、会唱、注意听、主动唱,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得到逐步发展与丰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能与他人胜利的交流合作与情感共鸣。这样融入情感的音乐游戏课才充满认知情趣;才能放飞儿童的天性;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正是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本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