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反思
李 春 辉
《诺贝尔》作为我的校内教研课,备课格外尽心,预设颇多,但课堂是灵动的,随时会出现“意外”,但就是这些“意外”才使课堂出现诸多亮点。
1. 在讲解诺贝尔不顾一切危险冲出浓烟,高喊:“成功了,成功了!”的时候,一位平时很调皮的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这里在读的时候,也应该要注意读出人们见到这个死里逃生的人的惊讶的心情!”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没有考虑过,当听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我不禁对这表现大嘉赞赏!即使是在教室后面有领导听课!我相信,有爱就要表达,尤其是对这样的孩子!
2. 在教案预设讨论诺贝尔发明炸药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的时候,很多孩子很聪明,他们基本上说到了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唯独徐哲恺一语惊人:“炸药的利弊不在于制造者的本身,不在炸药,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是不是能够正确使用!”细细品味孩子的这番言语,的确在理!炸药是没有生命的,它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使用的权利!如果人类能够合理利用,那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很好的效益吗?如果使用者的不当,居心不良,那么炸药的确是不良发明呀!看来道破天机的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但,再准备精心的教研课也会存在不理想的地方。
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们去仔细品读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第八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充分地发言,尽量多的了解到当时试验的危险,当时我们这个伟大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孩子们在发言中相当踊跃积极!说得也很到位!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稍微提拨了一下,让孩子进行朗读。后来我自己反思,这样的教学比较肤浅,应该孩子入情入境进行朗读!尤其是在让孩子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以及人们齐声惊呼的内容的时候,指导尤其要详细!以便于让孩子们从正面、侧面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达到我重点教学感悟的目的!那样的话,就让我的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让孩子读中体悟,让我的课堂更贴近《新课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