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821
post:486821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6-21 12:56
  • 作者:高利源
  • 点击量: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高利源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一堂课力求训练扎实,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显一个“精”字。
    适应学生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这节课打破常规教学,通过阅读拓展的方式,用一课时完成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任务,同时大胆进行阅读拓展,阅读了《捷径》,并从中受到启发,明白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设计便于操作,简约而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有效的做法是:
1.精心设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导入课文后,重点放在怎样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上。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简单而能提纲挈领的问题:(1)比较人们习惯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的切法有什么异同。(从过程结果两方面看)(2)苹果里的五角星有那么大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里?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精讲精练,给学生提供学用结合的空间。学习语言是一个由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学生的主体感知。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言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没有忽视字词的训练。对词语的理解上,则随课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谴词造句。如“魅力”一词的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美景、运动、游乐项目”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准确使用“魅力”一词。
    二、方法多样,注重内化,突显一个“活”字。
“活”是拨通基本教法的金钥匙,是教学技艺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横切苹果和竖切苹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创造力,引导学生结合切苹果认识: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即将结束之时,学生的兴奋点已不仅仅停留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上。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分红豆和黄豆,不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吗?
     灵活的教法还表现在适时、适度地对教材进行拓展和补充。第4段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学生在对比两种不同切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外补充阅读《捷径》,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