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调控,方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听汪劲松《圆的认识》有感
以学定教的理念这几年来已经深入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心中,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困惑:如果这节课有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方法多样化的证明过程等;或者有深度的思考题时,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可是对于陈述性的知识来说,课堂就会显得沉闷很多,如何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好的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像这样的课,老师告诉的多,学生探究的少,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也有较好的主人翁意识呢?下面就结合汪老师的课,简单的说一说
首先,这样的陈述性课堂,往往是学生说完一个结论之后,其他学生们觉得无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就会选择积极介入,但同时,这种行为也在不自觉中将课堂从学生手中“抢”了回来,因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很难保持。为此,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建立恰当的评价观。怎样的评价观算式恰当的评价观呢?我认为,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观就是当代课堂恰当的评价观。我们看到,汪老师在这节课的一开始,首先是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当一个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汪老师往往不会直接给出评价,而是反过来问学生,你们觉得呢,你来来说看你觉得他的发言如何,即使一开始学生并不是很积极,汪老师仍然保持这种提问方式。慢慢的,学生熟悉了这种节奏,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自觉的想要去表达,去评价......在不断的调动中,激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越来越强,我想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其次,让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的感觉,力求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举个例子,本节课中,有一个画圆的训练,老师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方法去介绍圆规的使用规则,而是直接让学生画圆。当然,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不过有了课前的基础,有些学生也完成的不错。这是,老师主动找到这些学生,让他们介绍方法,在学生介绍完方法并总结之后,老师又让学生试着画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的把画圆的时间减少,学生能更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能在越来越少的时间里画出越来越完美的圆,在课堂上习得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也自然地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在这个环节里,发言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坐在下面的同学在画圆的过程中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中,课堂最后的剪圆环节,学生在剪的过程中意识到,边越多,就越圆的道理,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获得思考的空间。也是一样的道理。
反思自己的课堂,之前只是在探索讨论较强的问题时才敢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索,其实,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取决于课的类型,而是考验老师是否真正具备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观念,这也是之后我的课堂将要努力的方向。
南师附小 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