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需要什么?
——教学《梅兰芳学艺》的一点思考
上个星期,执教了一节小组研究课,经过姜老师的悉心指导、小伙伴们的真诚反馈和帮助,让我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再一次对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思考。
一节课要上好,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得、有所提升,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一个都不能缺少。
一、制定准确、明晰的课堂目标。
第一次试教时我出于把课文学完整的目的,把整篇课文都作为课堂学习的内容。听了课以后,姜老师问我:“你这节课上重点指导了哪些字词的学习?第一课时教学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
是的,上完课,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好像学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学得到。没有准确、明晰的课堂目标,势必会让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的重点,白花时间和功夫。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为:识字认字、学习课文的前两段。制定了明确的课时目标:
1、学会“兰”“芳”“紧”几个字,认识并理解“紧盯”“注视”“或者”三个词语的意思。
2、品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感受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刻苦。
3、在理解相关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刻苦并能有感情朗读出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的目标明确之后,我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教学的环节,着重教在了学生困难处。当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紧紧围绕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这是我需要努力去做好的地方。
二、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总是用品味词语、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样单一的方式让他们去体会语言文字,难免会感觉单调、乏味,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又必须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让他们乐于去参与学习活动。
介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兰”“芳”这两个字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梅兰芳名字的特别之处,从而教学了这两个生字的字形,并且让学生明白了“梅兰芳”这个艺名所寄托的一种品格追求;教学“拜”时请一个学生上台用动作师范,帮助学生认识了“拜”的字形、理解了“拜”的字义,从而理解梅兰芳“拜师学艺”的真诚和渴望;在引导学生理解“紧盯”的词意时,我故意东张西望来让学生指出我这样的看不是盯,盯是专注地看的意思;结合“紧”的字源图片让学生对“紧盯”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理解;播放鸽子飞翔的视频,让学生学着梅兰芳紧盯鸽子,通过练习时间和姿势的对比,体验梅兰芳练习眼神的辛苦;观看梅兰芳演出的剧照,知道“眼睛会说话”指的是他能通过眼睛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触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
再精心设计的课,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果学生不能静下心去学习,那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在让学生动作示范古人怎么拜师的环节,一些学生在座位上看了哈哈大笑,只感受到了乐趣,没有能感受到梅兰芳拜师的真诚,真正体会“拜”字蕴含的意义,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能及时调控下,就不会让一些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游离于课堂的真正学习。
同样,在观看鸽子飞翔视频时有一些孩子一边看一边说话,比较松散随意,就影响了班级整体学生的专注体验,导致了后面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不正确,对梅兰芳练习眼神的辛苦的感受不深刻。
这些,都是学生静不下心、浮躁的表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反应及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调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调控包括课堂小儿歌的运用、包括及时的表扬与批评、包括教学方式的及时调整。
四、 培养学习习惯,重在平时。
上面提到了学习状态,其实它是和学习习惯紧密相关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有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有没有善于表达的习惯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平时重视学生这些方面的习惯培养,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会合作、会表达,思维得到训练和提升。
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可以让其他同学去复述,大力表扬会倾听、会点评的同学,进行奖励,树立榜样作用;对于课堂上不专心的孩子要及时用眼神、语言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检查、反馈听课的表现;要求学生听懂问题的要求,围绕问题思考、把语言说完整、说清楚……长期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发生真正的学习。
“教育是把人激活,让他产生内驱力,自己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去享受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是的,教师只有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心中有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变得高效,变得有意义。